据肯尼亚《星报》网站2月22日报道,乔治·奥巴拉还没长大时,并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会学习汉语,还能熟练掌握。他说:“这一切始于25年前,当时我决定要攻读工程学课程并取得学位。”
奥巴拉说,他19岁时前往中国学习,他是被父母带到中国的。
奥巴拉在修习工程学课程时也开始上汉语课。他说:“所以我又要学习(专业课),又要去上汉语课。不过经历这一切后,就能和中国人有效沟通了。”
他说:“我有几个朋友也产生了兴趣,因为就像他们通常说的,入乡随俗。所以我们要说他们的语言,结果我们的汉语都很熟练。”
最终奥巴拉回国,作为工程师,而且是熟练掌握汉语的人,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特长。
他说:“我和很多中国人打过交道,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他们的语言。我接触在肯尼亚的中国人时,这确实很有帮助。”
这位工程师说,回国后他在旅游业中大展拳脚。他说:“文化差异也存在于中国和肯尼亚之间。很多人不了解中国市场。我们所接受的所有培训都是基于西方意识形态,并没有更好地理解中国人。”
奥巴拉与中国公民和组织不断往来,于是在内罗毕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经营肯尼亚和中国之间的旅游业务。
他说,拥抱汉字、掌握汉语才让他有了今天。
他鼓励年轻人多学几种语言。他说:“要让他们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语言,不仅是法语、德语。还可以看看中国,中国是大有潜力的市场。”
工程测量员萨拉·基普肯博伊(化名)说,她在一处建筑工地与中国人共事5年,意识到很多肯尼亚人正在拥抱汉语。
她说:“在我工作的地方,交流不是挑战。因为大多数在工地工作的人都直接用汉语沟通。很多人都在学习或希望学习汉语。”
她还说:“如果你汉语流利,就在各个领域都有就业潜力。其中一个选项是翻译。这是个很好的职业选择。”
中非合作学者阿德希尔·卡文斯说,语言障碍是个重大问题,阻碍了肯尼亚与中国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他说:“通过翻译人员的工作,已经创造出很多友好关系。”
他说:“肯尼亚现在有4所孔子学院,有更多肯尼亚人报名参加汉语课程,还有肯尼亚人在中国大学学习语言。看到这些让人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