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全球文明倡议答记者问

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全球文明倡议答记者问

来源:中国驻英国使馆 2023-04-07 23: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问:为什么要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答: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与此同时,国际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杂音不绝于耳。全球文明倡议可以说是顺应时代要求而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问:全球文明倡议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全球文明倡议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共同倡导”:

一是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二是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三是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是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前提条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各方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构建方式路径。

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具有高度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倡议。

问:为什么说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答: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文明无优劣之别、高下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不同文明之间应互学互助互鉴,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单一尺度裁剪别人,既要让本国文明生机勃勃,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全球文明倡议一经提出,就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将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我们期待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问:全球文明倡议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什么重要作用?

答: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为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启迪。体现了中国对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整体思考,体现了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大国担当。

当今世界,个别国家出于维护自身霸权需要,煽动不同文明、种族、宗教、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对立,挑动意识形态对抗,只会给世界带来动荡、灾难并反噬自身。面对战与和、乱与治、分与合、危与安的重大抉择,各国唯有从人类命运与共的前提出发,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搭建跨越文明隔阂的桥梁,才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新时代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王俊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