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融媒重庆行丨艺术能给村庄带来什么?百家融媒记者在璧山七塘镇找到答案

百家融媒重庆行丨艺术能给村庄带来什么?百家融媒记者在璧山七塘镇找到答案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3-05-27 21: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张馨月 袁舒含)乡村“变身”艺术空间,田野化为小小舞台,在这里人人都是艺术家。今(27)日,2023年全国百家融媒体记者重庆行来到了璧山七塘镇,走进花仙子·万花园赏花打卡,深入莲花穴院落感受艺术乡建的力量。

2023年全国百家融媒体记者重庆行来到了璧山七塘镇将军村花仙子·万花园。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欧武夷 摄

花仙子·万花园位于七塘镇将军村,占地500余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现场看到,成片的向日葵于阳光下肆意盛开着,扬起的花盘仿佛一张张笑脸,一旁的多肉植物、盆栽草莓、小丽花也吸引着记者们驻足观赏。徜徉在花的海洋里,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记者们徜徉在向日葵的花海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欧武夷 摄

据现场负责人王峰介绍,这里将打造成璧山最大的花卉景点,预计6月中旬正式开门迎客。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赏花、游玩、露营,还能购买花卉种子、采摘水果等。与此同时,距离这里十分钟车程的莲花穴田野咖啡屋内,村民甘遐学正忙着调制咖啡。浓香溢满整个小屋,不少游客悠闲地喝着咖啡享受时光。

百家融媒记者深入莲花穴院落感受艺术乡建的力量。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欧武夷 摄

甘遐学自己也想不到,在46岁的年纪还能成为咖啡师,月收入超3000元。“我们这里视野很好,外面就是稻田,再远就是璧北河,不少游客都爱来坐坐。”甘遐学一边向记者们介绍,一边用奶泡在咖啡上拉花。从玻璃窗向外看去,田野里的油菜花已盛开,白墙灰瓦的房屋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闲置的农房改造成了图书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欧武夷 摄

然而早在几年前,莲花穴还是一个荒草丛生的“空心村”。整个村子一共才21个人,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他们分散居住在8栋破烂不堪的土坯房里,生活环境脏、乱、差。改变要从2019年说起,七塘镇与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市雕塑学会等达成合作,对莲花穴进行艺术活化改造。七塘镇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干部佘林川介绍,莲花穴院落总投资1200多万元,通过两年时间进行改造,在保留原始乡土风貌的同时,也让破旧的院落焕然一新。

牛圈被改造成为茶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欧武夷 摄

如今,窗墙而过的猫、稻田里的飞机,艺术品藏在村子每一个角落;闲置的农房改造成了图书馆,里面的灶台变成了讲台,牛圈成了茶室,猪圈成了西餐厅;快板节目、歌唱比赛在“乡村小舞台”上一场接着一场地上演……研学团队、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曾经的“空心村”变得炙手可热。

艺术品藏在村子每一个角落,吸引记者们驻足观赏。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欧武夷 摄

田野里的可能性被不断挖掘,艺术乡建让七塘镇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让村民们逐渐明白:“种地是艺术,收割是艺术,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从旁观到不断融入,艺术乡建在这里逐渐扎根。看着如此新奇的改造,来自大河网的记者李东宝很兴奋:“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改造,才能将艺术乡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些‘艺术品’不仅让乡村变美了,同时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切实利益,为乡村振兴赋能。”佘林川表示,随着该项目入围“2021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工作日的游客量达到了3000人以上,周末更是翻了一倍,每年可吸引15-20万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今年一季度已实现助农增收1200万元。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