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笤帚“守艺人”:巧手编制的端午祝福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榆树台镇,63岁的荣凤明是远近闻名的“笤帚大王”。从传统日常工具到精美工艺品,小小的笤帚在荣凤明手中实现华丽变身。从传统日常工具到精美工艺品,小小的笤帚在荣凤明手中实现华丽变身。

工艺笤帚“守艺人”:巧手编制的端午祝福

来源:新华网 2023-06-23 16: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拼版照片,图片为荣凤明和他所制作的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榆树台镇,63岁的荣凤明是远近闻名的“笤帚大王”。荣凤明家中世代传承着传统笤帚编制技艺,传至他手中已是第六代。大到四米多长的巨型笤帚,小到可把玩欣赏、作为饰品的袖珍笤帚,各式各样的笤帚在他的一双巧手下编制而成。

笤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打扫工具。随着时代发展,笤帚除了作为日常扫灰除尘的工具,还被赋予了“扫陈迎新”等吉祥的寓意。端午节素有在门外悬挂小扫帚的传统风俗,意寓将污秽清除到门外,纳福迎新。

荣凤明自幼跟随祖辈学习传统笤帚编制,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设计出“五福扫”“祥运扫”“吉祥扫”等工艺笤帚品类,并创立“艺祥运工艺笤帚”品牌,同时,他还挖掘整理笤帚文化,免费给学徒传授技艺。2019年,艺祥运笤帚制作技艺入选四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传统日常工具到精美工艺品,小小的笤帚在荣凤明手中实现华丽变身。

“扫来吉祥接厚禄,扫去障碍无烦恼。承载着美好寓意的工艺笤帚如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传统技艺也在进步完善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荣凤明说。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荣凤明在家中检查编制完成的工艺笤帚(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荣凤明使用石碾碾压工艺笤帚编制使用的原材料(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荣凤明在家中制作工艺笤帚(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荣凤明在家中编制工艺笤帚(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荣凤明在库房中整理工艺笤帚编制使用的原材料(6月21日摄)。

荣凤明在家中编制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荣凤明查看一件工艺笤帚成品(6月21日摄)。

荣凤明在家中编制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荣凤明在完成工艺笤帚编制后对外观进行修剪(6月21日摄)。

荣凤明观察一件工艺笤帚成品的外观造型(6月21日摄)。

荣凤明在库房中整理即将发货运走的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荣凤明在家中编制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荣凤明在家中编制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荣凤明在自家门外悬挂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荣凤明制作的工艺笤帚(6月21日摄)。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