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看“枫”景,“桥”德州。6月20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宣传活动山东行暨座谈会在山东省德州市举行。从一县之地上升到市域层面的“陵县做法”、以“为民便民惠民”为核心的“德为民”社会治理金字招牌……一个个传承与创新共同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山东样板,探索着“枫桥经验”山东路径。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 本报见习记者 张运恒 刘琳 方芳
60年,历史以波澜壮阔的方式走过,而“枫桥经验”却在经历风雨洗礼、时代检验后历久弥新,成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图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座谈会现场
让历史的光辉照进现实,用传承和创新创造未来。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建好“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抓手,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了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德州市因地制宜,紧扣“为民便民惠民”核心,把解决群众信访诉求拓展到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打造“德为民”金字招牌,探寻“枫桥经验”的“神奇密码”。
图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与会代表现场观摩
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齐鲁大地“枫”景正好
从“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到“把信访大厅‘搬’到群众身边”,从“大厅在大院、干群面对面、问题不出县”,到形成“干群面对面、诉求依法办、问题不出县”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枫桥经验”的德州实践,是山东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新时代“枫桥精神”睿智破局、创新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
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连续两年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全省各市、县、乡把矛调工作作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形成了全省各级共同发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良好局面。
“全省各地大胆创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效能。”据山东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孙成良介绍,各级党委政法委积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全省136个县(市、区)、1814个乡镇(街道)基本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入驻“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部门力量、社会力量等共3万余人。
各级党委政法委积极牵头抓总,推进“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建成了集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心理安抚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制定了《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把矛盾调解工作纳入良性发展法治轨道。
“全省各级‘一站式’矛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的建立完善,持续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水平,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刘启超说。2022年,山东省群众安全感得分96.71分,创历史新高。
放大“陵县做法”效应
实现“干群面对面、诉求依法办”
图为陵城区建立“遇四说事”协商议事机制,每月4日、14日、24日由社区召集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召开会议,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共商难题破解办法
“我们倍加珍惜‘陵县做法’宝贵经验,推动‘陵县做法’从一县之地上升到市域层面,从工作方法拓展为治理经验,努力实现‘干群面对面、诉求依法办、问题不出县’。”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说。
德州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明确市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市群众工作服务中心,在24个市直部门设立群众工作科、10个市直部门设置群众工作专岗,40个市直部门明确专人负责群众工作,实现了群众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
“2014年陵县撤县划区设立陵城区,陵城区顺应形势发展,把原信访大厅升级改造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把‘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建在区委大院。”德州市委副书记苑衍刚介绍,德州市持续放大“陵县做法”效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推动综治、矛盾纠纷调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中心成建制入驻同级“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建成1个市级、12个县级、134个乡镇级矛盾调解中心,做到群众诉求“前端”一站式受理、“中端”一键式分流、“后端”一揽子调处,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连续3年保持在99.5%以上。
据了解,德州市印发领导干部接访工作规定,实行市级领导“单月接访、双月上线”(即单月公开接访、双月接听12345市民热线),县级领导“每周接访、每周上线”,乡镇领导“每天接访、每天上线”制度,明确“谁首接、谁负责、谁督办”,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依法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市级干部接访102人次,接待群众268起506人次,按期办结率100%。
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
群众诉求“一网统管、一办到底”
如何建立完善“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的规范化运行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德州市紧扣‘为民便民惠民’核心,把解决群众信访诉求拓展到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打造‘德为民’金字招牌,逐渐形成‘枫桥经验’德州实践这一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善治路径。”德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小毛说。
德州市实行首接负责制,将群众诉求分为10大类22小项,每一大类明确一个牵头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按照“谁接单谁负责”的原则立接立办。实行限时办结制,对群众诉求办理实行全程督办,在规定时限到期前两个工作日进行黄色提醒;对超出办理时限的进行红色警示并扣分,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办”。建立由市委有关同志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机制,对重大疑难复杂诉求、重点矛盾事项和共性规律性问题提级办理,做到群众诉求“协同办”。
德州市聚焦信息化,搭建“键对键、点对点、精准办”群众服务平台,以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为支撑,将各类群众诉求渠道的数据进行链接整合,建设集诉求办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于一体的“一网统管、一办到底”集成平台,与矛盾调解中心实时对接,做到群众诉求全覆盖、信息全录入、数据全生成,受理办理流程清晰、透明规范、运转高效。
为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德州市开发群众上报事项“微连心”小程序,群众在村头、地头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反映问题、提出诉求、表达心声,网格员第一时间核实并转入网格化智能大平台办理,做到“15分钟内感知问题、介入处置、服务到位”。截至目前,“微连心”群众上报事项26万余件,办结率达92%。
创新“花式”调解
解决老百姓烦心事揪心事
在宁津县,开展“柳下夜话”活动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形式。老石碾、小马扎,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从柴米油盐到村情国事,从人居环境到乡村振兴,从干部“端菜”到群众“点菜”……“柳下夜话”活动现场,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拉家常、商农事、讲政策、谋发展,搭建了干群互动的平台。
在平原县张华镇郝堂村村口,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槐树。村民忙完一天的农活,喜欢茶余饭后聚集在大树下拉呱聊天。张华镇定期组织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信访办工作人员,到槐树下现场调处化解村内复杂民间纠纷和信访案件,搭建现场“接待室”和“调解室”,让“大槐树下讲讲理”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柳下夜话”“大槐树下讲讲理”……德州市创新多元解纷模式,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最大限度凝聚合力促进群众诉求“事心双解”,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发阶段、诉讼之外。
禹城市倾力打造“枫调禹顺”调解品牌,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武城县将村民关注度高的邻里纠纷、公共道德、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
乐陵市开好“板凳会”“田间地头会”等特色群众协商议事会,把议事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面对面沟通,凝聚共识,提高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
齐河县通过挖掘个人品牌、做强专业品牌、打造服务品牌等措施,打造齐心共治、为民解忧的“齐为民”系列调解品牌。
夏津县打造“慧鄃解”品牌,在全县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选派10名优秀调解员,成立县级“金牌调解专家”队伍,调解员通过轮流入驻方式为矛盾纠纷化解开出专业“良方”。
庆云县加快培育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规范提升12家专调委组织,运用各行业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化解行业内热点难点问题。
擦亮“德为民”金字招牌
探索特色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
“德州具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基因和弘扬沃土,我们坚持把创新拓展‘陵县做法’作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县域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正如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开国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宣传活动山东行启动仪式上致辞时所说,近年来德州倾力打造“德为民”品牌,擦亮社会治理“金招牌”。
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成立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社会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全市政治生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事项清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平安德州建设考评,确保工作推动有力、开展有序。
在推进网格化治理中,德州市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1.4万名,设置11152个网格,明确6大类20项任务清单,网格员在网格内开展矛盾排查、民意收集、普法宣传等工作,实现“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以网格化治理大平台为中枢,构建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2020年以来,共通过平台上报事件1104.5万件,有效处置1094.5万件。
在全市统一部署下,德州各县区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共同擦亮“德为民”社会治理“金招牌”。
德城区推出物业管理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的“一站式”矛盾调解新模式,大量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临邑县成立“邑心为民”服务中心,设置13个窗口受理群众诉求,分流到入驻单位,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式优化处置,做到群众诉求“集中收集、系统办理、全链条服务”。
天衢新区突出党建引领,探索组织联建、事务联议、资源联享、服务联抓“四联四治”集成改革,全面构筑全域统筹、多方联动、党群融合“红色矩阵”,打造区域共建特色治理体系。
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加快建设更高质量平安德州
万千努力,皆为百姓平安幸福。
德州市将争创“平安中国示范市”列为市委政治生态“一号工程”项目,市委书记靠前研究部署,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建立平安德州创建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总召集人,下设4个专项组,出台6项工作制度,县乡全部建立领导机构,构建起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领导体系。
为强化督导考核,德州将平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考核,制定市对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平安创建细则,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政治生态考核体系,列入年度县(市、区)政法委书记述职评议内容。
在全市统一部署下,各级政法机关扛牢政法工作职责,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实施市委政法委书记和市直政法单位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
全市法院开展民企一对一法治体检、百家企业大走访,齐河县人民法院与工商联建立的“1+2+7”协作机制,被评为全国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不良征信信息,帮助个体工商户获得贷款渡过难关,并率先梳理统一所有涉金融不良征信信息纠纷裁判标准,提出司法建议,获最高人民法院简报转发推广。
全市检察机关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列为“一把手”工程,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2022年起诉涉黑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同比分别下降61.7%、17.5%。
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提升严打整治效能,创新打法战法,发挥多警种合成作战优势,连续11年命案现案全破。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破案数、抓获人员数同比分别上升33.2%、35.1%,立案数、群众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77.1%、82.2%,实现“两降两升”目标。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围绕重点领域、民生关切,确定一类法规项目4个、政府规章4个,引黄干渠保护、城市绿化、反餐饮浪费等3部法规案已经市人大审议通过,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等3部政府规章已出台,立法服务大局作用进一步彰显。
齐心协力共筑平安。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宣传活动山东行暨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纷纷点赞德州实践。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李勇认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强调精细化的治理和服务,需要德治、法治等更充分地参与进来,而德州“德为民”社会治理“金招牌”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从‘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到‘把信访大厅搬到群众身边’,再到‘干群面对面、诉求依法办、问题不出县’的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这是传承又是创新,为全国各地深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杨志华说。
“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宣传活动从山东德州启程,这次主题宣传是中央网信办布置的年度重大议题,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和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指导,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司法部办公厅共同参与,法治网具体承办。我们将用最真诚的态度面对最真实的故事,用多样化、多层次的网络传播产品,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伟大传奇。”法治网总编辑余飞说。
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金伯中说:“德州社会治理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经验和实践创新,丰富和拓展了‘枫桥经验’的内涵,成为山东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风景线’。”
(姜东良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