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九作业区中心化验室有这么一群技术干部,凡事爱琢磨,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及聪明才智,刻苦研究,解决了很多生产中质量、工效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孟凡海就是其中的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流。
一直以来,中心化验室对化学药剂进行界面张力检测时,盛装化学药剂的毛细管经常因高速运转而受热膨胀,被卡在仪器套筒内,蛮力拆取,会破坏毛细管、管帽、管堵头,导致整个毛细管报废。孟凡海和项目组的技术干部就针对毛细管使用寿命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变身“创造型”和“修复型”能手,结合修旧和创新发明了一套实用工具,这套工具为中心化验室的界面张力检测仪在使用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是细管的“长寿秘方”。
孟凡海同项目组的技术干部在对毛细管帽进行多次测量后,制作了拔取钳,钳口与管帽凹槽相匹配,便于管帽横向拔出。就这么一个“小动作”,卡在套筒内的毛细管取出效率立马明显增加。
为了解决毛细管管体卡住无法取出的问题,又设计出聚四氟乙烯加长套管,通过精细计算,套管内径与石英管匹配,采用外粗内细结构夹紧石英管,在毛细管帽脱落的情况下确保石英管顺利拔取。
紧接着,他们又设计了石英管堵头拔取棒,棒头直径比石英管堵头内径略小,确保拔取棒顺利插入堵头内,棒头采用螺纹扩张设计,使堵头紧固在拔取棒上,方便旋转及用力拔出。
孟凡海表示,“一根毛细管价格是1200元,每损坏一根都是极大的浪费,有时候因为毛细管无法取出,还会耽误表活剂评价工作的开展,有了这套工具,一年起码能减少60根毛细管的损失,那就是七万多块钱,而且还不耽误科研工作,我们这个研究搞的值得!”(刘佳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