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低迷,众多外资为何“加码”中国?

聚焦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怎么看,未来怎么干。今年上半年,不少发达国家对我国投资保持增长,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对我国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0%、14.2%。投资增长的同时,在我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增长幅度为35.7%。我国引资质量持续提升,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今年以来,欧美银行业危机、美联储加息、全球地缘政治紧张等一系列因素错综复杂,全球跨国投资普遍低迷。在此背景下,一些外资机构为何依然加速加码投资中国,众多外资投资中国不减反增?投资中国,外资企业为何热衷于在高端产业、新兴领域的布局?先来看看外资对中国投资的增长。

全球投资低迷,众多外资为何“加码”中国?

来源:央视新闻 2023-07-23 15: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聚焦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怎么看,未来怎么干。今年上半年,不少发达国家对我国投资保持增长,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对我国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0%、14.2%。投资增长的同时,在我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增长幅度为35.7%。我国引资质量持续提升,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较快。今年以来,欧美银行业危机、美联储加息、全球地缘政治紧张等一系列因素错综复杂,全球跨国投资普遍低迷。在此背景下,一些外资机构为何依然加速加码投资中国,众多外资投资中国不减反增?投资中国,外资企业为何热衷于在高端产业、新兴领域的布局?先来看看外资对中国投资的增长。

吸引力更强,发达国家对我国投资保持增长

在浙江海盐,这家美资企业第五次增资,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电子连接器件技改项目;在江苏南京,这家德资企业斥资1.5亿美元,打造精益智能示范工厂。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顾建党:这一次我们是把根植于德国的所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全部转移到中国来,将会打造成为一个全价值链的超级工厂。

近期,这家法国公司也把总部设在上海,提升能级,扩大氢能项目投资。

佛吉亚氢能中国区总经理 白立松:中国是个非常关键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已经持续投资很长一段时间,落地(上海)嘉定的总部将成为我们投资的重要一步,我们将持续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新的氢能产品,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近日,多达77个外资项目在上海签约,投资总额102.4亿美元,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赛道。今年上半年,13家跨国企业还将研发中心正式落在上海。

博凯机械亚太区首席财务官 唐哲:我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我们将持续投资中国,特别是在自动化和数字化产业领域。

上半年外企高管密集来华,不少外资投入加大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恢复放缓,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高管纷纷来华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持续加码中国,深耕中国市场。上个月,6月14日,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抵达北京,寻求在加强创新、全球减贫、公共卫生、药物研发、农村农业等领域和中国的进一步合作。近段时间,多家外企的高管接连到访中国,继续为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5月底,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来华的44个小时,受到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而在此前后,星巴克、赛诺菲、英特尔、ADM公司、力拓、西门子等多个跨国企业高管也相继来华。今年3月下旬,中国商务部部长密集会见了雀巢、宝洁、高通等10多家跨国公司高管。

西门子医疗首席执行官 孟天齐:中国拥有大量的研发人才,我们基于中国市场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圈。

丹佛斯集团全球高管 托本·克里斯廷森:这里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我们选择持续和中国市场同行,共同发展。

宝马集团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的全新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全面动工;丹佛斯集团18年来第9次增资浙江嘉兴;力拓集团签约未来5年进博会,充分利用进博会这个平台开拓发展机遇。

在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心目中,中国市场规模大,创新日新月异。他表示,西门子过去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未来还将一如既往。他还透露,已经启动了在华加速发展和进一步增资的重要计划。

西门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博乐仁:我们将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成都打造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同时我们宣布将成立西门子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全面提升在自动化、数字化领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