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在格尔木成功举办

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在格尔木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23-07-30 15: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0日上午,由格尔木市委、格尔木市人民政府主办,格尔木市委宣传部、青海省民俗学会、青海地方志学会、格尔木市文联联合承办的“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在格尔木成功举办。

论坛开幕式由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著名昆仑文化学者赵宗福主持。中共格尔木市委副书记、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市长冉清,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陈连山,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青海省地方志学会负责人朱文平分别致辞。

论坛是昆仑文化系列国际学术论坛的延续,旨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以文会友,聚集群智,进一步聚焦昆仑文化,共同研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昆仑文化的学术品质,为昆仑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冉清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格尔木市积极挖掘昆仑文化内涵,宣传推介昆仑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昆仑文化的影响力、知名度、认同感。此次论坛对昆仑文化挖掘、传播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不断拓展昆仑文化交流空间、巩固昆仑文化重要地位、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路径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陈连山指出,中国民俗学会与青海民俗学会同仁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团结全国各界专家合作举办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各种研讨会,深入全面地探索了昆仑文化的思想意义、社会功能、当代价值等问题。本次大会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体现了昆仑文化已经被视为关系到中华民族认同的重大课题。

朱文平说,青海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昆仑文化历经传承流变,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标识,在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此次论坛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主旨报告环节分别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昆仑文化》《从神话走向现实的昆仑山》《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层累史观》《当代神话中的昆仑山母题》《丝路昆仑文化中所见中西交流——以青海乌兰泉沟墓壁画猎豹为个案》为题,作了精彩主旨报告。

期间,还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方历史文化”举办分论坛,来自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40余人交流发言,形成一批昆仑文化最新研究成果,为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品牌打造提供更高质量的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