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与文物对话,在历史长河中感知北疆文化深厚魅力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与文物对话,在历史长河中感知北疆文化深厚魅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8-24 22: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8月24日电 (记者 杨晓恒) 赤峰,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形成红山诸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四大文化高峰,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址、遗迹。其中,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C型碧玉龙被史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近日,“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内蒙古站采访团走进赤峰博物院赤峰博物馆馆区,了解北疆文化发展脉络,近距离感受元明清时期北方各民族在赤峰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赤峰博物馆内设有四个基本陈列展厅,分别是“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契丹华韵”“和同一家”,“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展厅重点展示赤峰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贡献,“契丹华韵”“和同一家”展厅充分展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在赤峰大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农牧交错、民族融合的“北疆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作出的重要贡献。

据了解,赤峰博物院赤峰博物馆目前共有八万余件(组)馆藏文物,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嵌贝彩绘陶鬲、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珍珠团龙袍等都是馆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勾云形玉器

勾云形玉器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类型之一,这件勾云形玉器上部对钻有一系孔,中间镂空部分为卷式勾云造型,四角出边,玉体表面随线条之处有若隐若现的浅瓦沟纹,反面对应造型一致,简练、饱满、又具有外扩的张力,将抽象和具象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嵌贝彩绘陶鬲

嵌贝彩绘陶鬲沿外卷,筒状腹,三个筒装袋足,柱状足尖,材质为泥质褐陶。口沿上镶嵌四个贝币壳,贝币壳间镶四个圆形蚌泡,腹部用红白两色勾绘云雷纹,足部施以黑彩。整体庄重典雅、造型协调、线条流畅。

辽三彩鸳鸯壶

辽三彩鸳鸯壶的整体造型是一只羽翼丰满的鸳鸯,背部有一个五瓣花型的注水口,注水口与尾部用弧形提梁相连接,巧妙的将鸳鸯的喙部制成壶嘴,腹下有假圈足,鸳鸯的羽毛上施有黄、白、绿三色釉彩,是辽三彩的代表之作。

珍珠团龙袍

珍珠团龙袍袍长150厘米、通肩宽190厘米,袍服为黄色,圆领、右衽、马蹄形袖,大摆开叉,在领口和袖口处均用石青色丝绸滚边处理。最为珍贵的是袍身上用金丝线穿缀了8万多颗米珠缀绣成8条祥龙图案,前胸后背为五爪行龙,中间为正龙图案,在中间的正龙围绕寿字盘旋。袍服下摆用五彩丝线绣成的海水江崖图案,并用杂宝祥云点缀其间。袍服工艺复杂、图案多样、威严尽显。

(赤峰博物馆供图)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