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返乡开旅社 唤醒一个村

新疆若羌:返乡开旅社 唤醒一个村

来源:人民网 2023-09-19 19: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若羌梵云驿站、若羌羌河客栈、遇见楼兰青年旅舍……9月12日,走进新疆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库尔干村,一户户融入楼兰文化元素的民宿不时映入眼帘。

若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凤娟介绍,这些民宿、青旅都是近两年才开的,带头的是返乡创业的小伙子闫永乐。

9月12日,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库尔干村遇见楼兰青年旅社负责人闫永乐修整大门口的线路。闫永乐供图
9月12日,若羌县铁干里克镇库尔干村遇见楼兰青年旅社负责人闫永乐修整大门口的线路。闫永乐供图

黄色的墙面,红色的大门,古老的马车轱辘挂在门的两侧……这就是闫永乐的家,也是若羌县第一家青年旅社。

29岁的闫永乐两年前回到家乡,将自家房屋院子进行改造,开办了遇见楼兰青年旅社。“若羌是背包客、骑行驴友进出南疆的枢纽,开旅社可以认识许多南来北往的朋友,也为驴友提供了方便。”喜欢户外运动的闫永乐说。

闫永乐的旅舍装修风格充满怀旧感:老旧电视机、收音机、马灯、当地妇女老旧的箱柜嫁妆等物件。墙面上,闫永乐创作的一幅幅简洁而富有诗意的绘画、文字,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没选择住城市的宾馆,而是住乡村的青旅,有回家的感觉。”四川游客陈女士说。

“这才是真正的土鸡味道。”院子里,几名年轻的驴友拼餐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来这里住宿的都是年轻人,一晚30元,用餐可以自助、拼餐。蔬菜、鸡鸭鹅、牛羊都是闫永乐自己种、养的绿色食品。“旅社有35个床位,基本上都是通过网上预订,高峰期都是满员。”闫永乐说,每年收入10万元不是问题。

来村里的游客,闫永乐会帮他们量身定制出行计划。有时也会免费当导游,带着游客游览若羌美景,介绍当地人文历史。

在闫永乐的帮助下,村里6户村民家先后开起民宿。“种了一辈子地,没有想到自己还当上了老板,这老房子如今成了香饽饽。”经营若羌梵云驿站民宿的村民杨翠花说,这一切得感谢小闫。

民宿如何打造,怎样才能装修出特色,闫永乐为村民出谋划策。如今,一座座老房子改造的民宿让曾经沉寂的库尔干村热闹起来。经营民宿的村民一年最少也有五六万元收入,周边乡镇开始慕名而来学习观摩。

随着民宿的发展,若羌县的红枣等特产也跟随众多驴友的足迹销往全国各地。

闫永乐曾在南疆支教两年,他为当地孩子募集衣服、零食、玩具、课外读物等。回到家乡后,他继续将爱心带给家乡的孩子们,捐赠爱心笔记本、爱心书包和衣服。

库尔干村和大部分的村子一样,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闲暇时间,闫永乐会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卫生,和他们说说话,给村里老人送面包、蛋糕、蔬菜,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村民。“这孩子很善良,也能干。”提起闫永乐,孤寡老人陈书田夸赞道。

夜晚的库尔干村很安静,“遇见楼兰”四个大字在霓虹灯下不断变幻着颜色。“这才是开始,我要通过民宿带动村里的旅游业,和大家一起把旅游业做大、做精,让库尔干村更有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闫永乐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杜建辉

【责任编辑:董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