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组

一个人,一个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03 13: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第九作业区集输903班大院里,一间不起眼的泵房内。

一个年过五十的“老”维修工会经常走过来,或在“设备”区进行巡视,或在他的物料堆里挑挑拣拣。

他叫陈晓晔,51岁,是名维修工,这片区域则是陈晓晔的“阵地”。

多半时间,陈晓晔在维修场地,一守就是一整天。

穿梭在200多台柱塞泵之间,对每一个因泵效低更换下来的泵阀及其它配件进行清洗、焊接、打磨、抛光、研磨修复再利用。

每天要更换45环以上不同型号的盘根,十几种不同型号的盘根已经烂熟于心。

陈晓晔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每一台设备的性能和“脾气”。他一个人,一个组,一手泵修的绝活,为岗位解决生产难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2022年,作业区要组建泵修专业化小组,这个憨憨的汉子找到领导主动请缨:“咱们作业区管辖注入泵多、泵件更换多。。。。成立专业化小组不是正对我胃口吗,降低泵修成本,挖潜增效这些咱都擅长!”于是陈晓晔承担起组建任务。

“白手起家”的陈晓晔在作业区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维修专业化小组的组建:没有场地,那就自己创造场——利用停产闲置泵房建立泵修场地,将操作区域分为粗加工和细加工两个区域;多种型号的柱塞泵进行维修需要不同的工具,那就自己动手做——自己动手制作了操作台和泵修专用工具;一切都从零开始,包括建立泵修管理制度、完善统计报表。。。。。。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陈晓晔修复了注入泵泵阀320余个,节约材料费用70余万元;维修内容从最开始的紧盘根、填料更换,拓展到泵阀修复、盘根压盖修复等

“老陈,大中午不休息你在这琢磨啥呢?”午间巡检的同事时候陈晓晔一直在操作间对着泵阀发呆忍不住出声发问。

“今天送来的泵阀得的是‘疑难杂症’,我得好好研究一下,争取让这个‘老家伙’再多工作一段时间。”陈晓晔笑着说。(刘佳  张玥)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