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时代 一座城市动起来

。除了“浪花奶奶”,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还有很多全民健身的元素,霹雳舞就是其中之一。

后亚运时代 一座城市动起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10-09 0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4日,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市民们在场外观看比赛,不大的斜坡被挤得满满当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国庆假期,在浙江省杭州市念书的曾书华“打卡”城郊的苕溪绿道,花了两个半小时在绿道骑行了近60公里。

“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真好。”年轻的曾书华感慨道。事实上,在亚运热潮涌动的杭州,全民运动的热潮也在翻涌,从街头巷尾的体育公园,到惠民开放的各类体育场馆,一幅精彩纷呈的全民运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9月23日,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浪花奶奶”就拍着篮球,登上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暖场表演,向观众展示着当地人对篮球的热情。

“浪花奶奶”来自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楼塔镇当地人以会打篮球闻名,当地流传的说法是:巴西的足球,楼塔的篮球。

“每到假期或者重要的节日,镇上就会举办篮球赛,老老少少都会赶到现场看。”据杭州市萧山区文化馆馆长李萍介绍,楼塔的篮球赛已经举办了几十年。

除了“浪花奶奶”,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还有很多全民健身的元素,霹雳舞就是其中之一。

陈应凯参加了开幕式的暖场霹雳舞表演,这位霹雳舞达人曾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街舞比赛,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我人生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陈应凯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本届亚运会上,霹雳舞的旋风不光刮到开幕式暖场表演,还刮进了赛场,首次成为比赛项目。对陈应凯这样的霹雳舞爱好者来说,这项运动能入选亚运会,意味着被官方认可,也一定会影响到大众对霹雳舞的认可度。

在陈应凯的印象中,霹雳舞多年前还被认为“不入流”,但现在社会对霹雳舞的接受度已经明显提高。

近几年,来陈应凯的舞蹈教室学街舞的人越来越多,霹雳舞入亚更是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将来霹雳舞会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更大发展,现在很多青少年的实力并不逊于成年人。”

在霹雳舞项目的赛场外,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运动氛围。霹雳舞比赛首日,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的外围聚集了很多没买到比赛门票的观众,其中一名小女孩双手着地倒立,在空中连续做了4个大旋转,赚得行人鼓掌喝彩。

小女孩名叫齐羽凡,从小就痴迷霹雳舞。这次在家门口办比赛,齐羽凡也想进去看看,但因为没抢到票,所以齐羽凡爸爸带她来场馆门口碰碰运气,看有没有人转售比赛门票。

当天,齐羽凡还特意带了贺卡,想给本次代表中国队出战霹雳舞女子组比赛的刘清漪。“我长大了也想站在亚运会的舞台上,为国争光。”她写道。

亚运所带来的全民运动的热情,从场内蔓延到场外,也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一项项亚运惠民举措,则从政策层面助力全民运动的浪潮持续翻涌。

杭州市民李文家住在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附近,杭州亚运会期间,他感觉来这边锻炼的人明显变多了。

“可能是赶上假期,加上亚运,大家都想出来运动运动。”前些年,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利华路的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还是高铁桥下的一片绿地。经过改造提升,这块场地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占地1.7万余平方米的体育公园,供周边居民健身锻炼使用。

在杭州,街边空地、废旧厂房、高铁桥下的绿地……很多类似的城市闲置空间被利用起来,做成了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成为群众日常锻炼的“金角银边”。根据杭州市体育局的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建成各类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3350片,共113.1万平方米。

以亚运会举办为契机进行的各类提升改造工程也为杭州带来了新“动感”。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的滨江区12公里滨水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便为市民提供了新的热门打卡地。这条没有围墙的城市运动体验带除了包含富有意趣的景观外,还设有篮球、极限滑板场等运动设施。项目专业负责人陈波说,在设计时团队就注重让各类运动设施与景观建构筑物相辅相成,在亚运会赛后结合整体运营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而随着杭州亚运会的结束,一批场馆在赛后也将被高效利用,成为群众日常锻炼的重要场所。

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共规划了54个场馆,其中12个是新建场馆,在亚运会开赛前,上述场馆便对公众开放。

关于场馆的赛后利用,“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承办赛后大型专业运动会”的模式,是杭州给出的答案。杭州市体育局局长金承龙表示,除了场馆陆续向市民开放外,像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杭州富阳银湖体育中心,赛后将分别成为杭州市水上运动中心、杭州市射击中心的青少年训练基地。

此外,杭州市还开发了“亚运场馆在线”数字健身平台,通过数字化、便捷化的服务,持续做好全市体育场馆赛前惠民开放。

亚运会协办城市绍兴的柯桥羊山攀岩中心承办了杭州亚运会攀岩项目比赛。据中心总设计师黄会明介绍,赛后这里不仅可以作为国际赛场,同时也是青少年攀岩研学基地,还可作为时尚产品发布会等活动的多功能场地。

除了做好运动场地设施保障工作,解决“怎么运动”的问题也是关键。为此,杭州在全市实施“三万行动”,即“万堂专项体育课进校园”“万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进社区(村)”“低免开放全民健身场地一万片”,已经惠及至全市3000多个社区。

杭州亚运会期间,板球赛事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板球场举行。10月5日,多位竞赛志愿者利用从器材室里借来的板球和球棒,在训练场上体验了一节由印度板球队队员带来的“大师课”。

实际上,类似的板球“大师课”在2023学年的春季学期已录入学校教务系统。板球场媒体运行领域主任周杰介绍,前男子国家板球队队员、板球国际二级教练员王新担任杭州亚运会板球项目的竞赛负责人,春季学期他就在校内开设了板球选修课,向同学们科普板球运动,这也是浙江省高校的第一节板球课。

选修课开设后不久,学校还成立了板球社团。亚运会之后,这块志愿者们曾奋斗过的板球场还将成为校板球社团的活动场,让这项“小众”项目扩散得更广、更远。

8年的筹办,杭州亚运会这场竞技体育赛事,在之江大地上掀起了一阵全民运动的群众体育热潮,从民众到政府,所有人都在努力让这片土地更适合运动。“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杭州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两翼齐飞。

近日,杭州市政府和相关国际体育组织进行了集中签约,与国际划联、世界羽联、国际曲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一系列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将落户杭州。“毫无疑问,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杭州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开启了加速度。”金承龙说。

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毛根洪表示,在“后亚运”时代,杭州作为一个“赛会之城”的知名度和在其他赛事经济中的占有率,会产生放大效应,将持续地推进和带动与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

本报杭州10月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尹希宁 记者 胡宁

(胡宁)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