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残运会|揭秘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背后的“大脑总动员”

杭州亚残运会|揭秘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背后的“大脑总动员”

来源:新华网 2023-10-23 20: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桂花开了,来吧,来杭州吧!”秋夜的钱塘江畔,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变成一方金桂花盛开的舞台。

22日晚举行的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用通过大脑操控的智能仿生手高擎火炬“桂冠”向全场观众致意,随后点燃主火炬。当科技与梦想相逢,所有不可能将变为可能。

10月22日,最后一棒火炬手徐佳玲在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亚残运会开幕式延续了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文化自信、科技温暖和动人情感,展现“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精神。“亚残运会开幕式点燃主火炬的方式是科技和温度相结合的。”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在“剧透”时说,科技弥补了身体的缺憾,更夯实了逐梦的信念,赋予了运动员炫奇的未来感。

扑面而来的炫奇未来感背后,是一场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大脑总动员”。“大脑想做什么动作,仿生手就执行什么动作。”坐在位于杭州城西人工智能小镇的办公室里,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璧丞缓缓道出智能仿生手背后的奥秘。

这位长期沉浸于探索人类大脑奥秘的“85后”哈佛大学博士解释,此类融合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康复辅具,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运动产生的肌电、神经电信号辨识使用者的运动意图,模拟人手仿生神经肌肉控制通路,从而实现动作控制,满足人们生活中常用手势需要。

10月22日,最后一棒火炬手徐佳玲在开幕式上。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研发智能仿生手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是什么?

“数据采集。”

韩璧丞坦言,人类大脑被称为“三磅宇宙”,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元,生物电信号非常微弱。这使得隔着皮肤了解人体内部情况存在信息衰减、噪声混叠问题,捕捉收集存在困难。

韩璧丞说,这就像在杭州努力采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里一只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并分析它的飞行情况。

从2015年哈佛大学实验室中十几个人的挑灯攻关,到如今在杭州、深圳、波士顿设立办公室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科技企业,韩璧丞一直带领他的团队走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拓展的道路上。

10月22日,最后一棒火炬手徐佳玲在开幕式上。新华社记者江汉摄

事实上,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并不是智能假肢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北京冬残奥会上,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贾红光正是佩戴智能仿生手完成火炬传递。前不久的千岛湖畔,本届亚残运会火炬手、射箭运动员叶金燕依靠一条深空灰色涂装的智能仿生腿完成火炬传递。

随着探索“三磅宇宙”的深入,我们距离主流科幻片中呈现的世界还有多远?韩璧丞回应称,主流科幻片中的效果70%至80%都能凭借脑机接口实现,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意随心动”可以“触手可及”。

韩璧丞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爱因斯坦的画像,画中的“最强大脑”露出神秘的微笑。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