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家: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法国汉学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魏明德1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决定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法国汉学家: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27 10: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法国汉学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1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决定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中法共同推动文化交流

文章指出,2024年,中法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比如,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展出了巨型冰雕景观“北京天坛”和“巴黎圣母院”,法国作曲家古诺创作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凡尔赛宫与紫禁城: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将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话剧《司卡班的诡计》和《悲惨世界》将在中国巡演。一些大型艺术展也在名单上,比如法国艺术家安妮特·梅赛日的作品将在上海展出。

此外,中国还将继续推动将本国学者和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并出版发行,这一努力已经持续数年。这些译著包括中国近现代学者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林耀华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以及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

值得称赞的是,中国不断提升译著的质量和数量,为将本国现当代作品呈现给国际社会作出巨大努力。

尽管随着法国在社会学和哲学领域影响力的下降,相关作品的译著数量已经不如从前,仍有一些领域展现出极大的韧性。诗歌译著的成效是最显著的,诗人勒内·沙尔、伊夫·博纳富瓦、让-皮埃尔·西梅翁、伊冯·勒芒和塞尔日·佩伊的作品在中国大受欢迎。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些杰出的中国翻译家的不懈努力,比如翻译家树才。以“诗人的春天”诗歌节为代表的活动让中法诗歌交流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中法文化交流应当再接再厉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法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自满,接下来应当应对新挑战。

首先,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已经陷入停滞期。我们应当建立新平台,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法语,让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法国展出。

其次,即便国家文化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和个人也应当推动文化交流。

最后,中法两国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之间直接、持续的交流对建立长期友谊至关重要。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会对两国公民欣赏彼此文化产生影响。正如中法文化交流历史所表明的那样,艺术和文学创造力是在合作伙伴相互学习、持续互动中激发和培育的。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