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外界普遍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更多科技领域的新政策新信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米滕杜·帕利特7月18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人工智能(AI)将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人工智能促进经济增长
文章指出,人工智能在工业和商业应用中的普及有助于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从长期来看,它是否会引发失业?这个问题对中国而言很重要,目前人们仍在对此进行讨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达到18.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就业人数已达7.4亿人。中国当前人口已经超过14亿,正在经历人口负增长。预计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降至13亿左右,而这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甚至已经低于更替水平。
从长远来看,中国人口呈现下降趋势。不过,在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规模仍然庞大。中国每年都要创造上千万个就业岗位来吸收大批劳动力,人工智能可以在这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个经济领域的普及预计将导致现有工作岗位流失,特别是在那些传统技能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的领域。不过,若要评估工作岗位是否减少,也要考虑是否产生了更多新的工作机遇。
人工智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文章分析称,若人工智能在一个经济体中全面普及,那么如何创造更多新工作呢?
第一,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将提高生产率,并推动GDP增长。在此基础上,国家可部署的资源将增加,政府将加大在各领域的投资力度。
这些新投资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比如,若加大对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机构的投资,那么相关的运营和管理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相关授课专家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这些专家的数量预计将迅速增长,转而为人们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机遇。
第二,我们应当考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具体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需求。如今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受过特定技能培训的人提供方方面面的照顾。在养老行业,新的就业机会将会大幅增长。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人们调动和管理储蓄的方式也将多元化。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将越来越依赖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这将成为许多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尤其是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相应的,对能为储蓄管理和投资提供最佳建议的理财人士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居家办公、远程办公,在线订购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以及相关配送需求将大大增加,由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面对上述变化,大学等教育机构应当做好应对的准备。大学应当开设更多的特定技能课程,比如人工智能、老年人护理、金融投资顾问和零售服务等。
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转型过程中,大学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大学不能培养足够的人才来从事新工作,那么人工智能普及引发的失业也许将导致这门新技术难以为继。中国等国家必须确保这类事件不会发生。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