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风光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载:“南湖北海,形如葫芦,而中束如葫芦之颈焉。湖大而浅,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
徐霞客笔下的茈碧湖位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东北部,地处洱海的源头,是洱海上游的重要湖泊。近百年来,由于湖泊自然淤积、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等自然环境变化因素及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导致湖面面积骤减、湖水水质污染。随即国家开始对茈碧湖进行治理,并于2007年完成茈碧湖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于2016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中国日报记者日前赴茈碧湖湿地调研时了解到,洱源县正以“洱源净、洱海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提升入湖水质为核心,以“水环境、水生态、水动力、水经济、水管理、水景观”协同发展为思路,逐步构建起“保一方清水入洱海”的源头湿地生态系统,发挥出洱海上游重要补给水源和重要生态屏障堡垒作用。
记者调研时发现,几经治理之后的茈碧湖如今旧貌换新颜,丛山在蓝天白云下耸立、白鹭在碧波湖面上齐飞……洱源县在茈碧湖保护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通过实施退塘还湖、退房还湖、退滩地还湖等举措,“三退”面积513.8亩,拆除水库周边经营户12户5.38万平方米;通过强化周边湿地生态建设,建成入湖口湿地981.5亩,环湖湿地2550亩;通过实施茈碧湖水库周边4个村(居)委会、6个自然村配建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茈碧湖水库周边截污治污全覆盖;通过强化禁渔综合执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茈碧湖水库库区内破坏水生态水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强化水域岸线管理,完成了茈碧湖水库水域岸线的划定工作,并设置了界桩,对水域的管护工作不断加大力度;通过开展幸福河湖项目和山水项目建设,使茈碧湖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幸福湖”。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湿地景色
记者在茈碧湖湿地参观时,洱源县林草局党组成员、湿地中心主任,山水项目重要河湖库塘湿地保护与提升改造项目负责人杨春冰对记者说:“我们通过对湿地进行提升改造,确保流入洱海的水质达标。我们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了驱离,经过改造后的湿地不仅水质提升了,候鸟的种群数量也增加了。去年飞来了7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这很罕见。”正是因为茈碧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良好,才吸引了这些珍稀鸟类飞来栖息。杨春冰对记者说,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非常重要,洱海流域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课题,今后要继续科学化、精准化、机械化管理好这片湿地,打造出更优良的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能继续为乡村振兴之美做出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必须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的茈碧湖湿地上,正书写着堪称生态治理典范的美丽云南故事。(党贺 彭超 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