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凛冽的寒风宣告冬季的到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的厂区却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景致。树木不再是单调的冬日模样,而是穿上了色彩缤纷的 “新衣”。“新衣” 上面精心缝制着 “九龙”“安全运转”“节约用水” 等标语,无声中传递着重要理念。
而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值得讲述的故事。
守护传递:为树木穿“新衣”的初衷
三九到了,水银柱高度像不听话的小孩一降再降,外出的人们也围上围脖,穿上厚衣,戴上口罩,全部武装起来。如何既能保护树木安然过冬,又能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将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引起九龙矿后勤服
1月15日,由芒果TV晏吉超级工作室制作的轻推理旅行团体综艺《名侦探的假期》第五期上线。何炅、张若昀、大张伟、王鸥、魏晨、杨蓉、吴昕七位嘉宾的马耳他之旅进入尾声。节目从历史文化到自然景观,全方位地展示了马耳他的独特魅力,每一站行程都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惊喜与感动。在旅行的最后一站,嘉宾们前往大力水手村,体验马耳他的浪漫与童趣。他们还探访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和当地武馆,追寻中马友好往来的历史记忆,见证两国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
在此前的节目中,七位嘉宾深入探索马耳他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色,逐步揭开了这座地中海岛国的神秘面纱。从瓦莱塔到姆迪纳,嘉宾们用智慧解锁谜题,体验"地中海好莱坞"的特殊魅力。他们更在异国街头高声唱响《茉莉花》,将中华文化的优雅传向世界。从葡萄佳酿到仙人掌果,嘉宾们用味蕾享受舌尖上的海岛盛宴,品味属于马耳他的独特风情。从蓝洞到蓝湖,他们惊喜邂逅美丽的"马耳他蓝",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节目将马耳他的美带给了每一位观众,让人们领略到世界的广阔与多彩,体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
在旅行的最后一日,嘉宾们前往位于马耳他西北部的大力水手村。作为1980年经典电影《大力水手》的拍摄地,这里仿佛一座现实版的童话王国。穿行于错落有致的彩色木屋,与热情洋溢的村民共舞,童年的记忆被瞬间唤醒。嘉宾们不仅能够体验到马耳他的传统民俗,还将通过情景演绎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水手故事。在交流中求同存异,在欢笑中拉近距离,嘉宾们与当地人民的亲密互动正是中马友谊的美好缩影,传递着跨越国界的温暖与欢乐。
马耳他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马两国间的深厚情谊,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在马耳他的城市中,随处可见中国元素,静园、红色中国船坞、马耳他大学孔子学院等,都是中马友谊的生动证明。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多年来深受马耳他人民的喜爱。1993年,中国向马耳他派遣第一期医疗队并筹建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迄今我国已派遣20期医疗队,累计接诊超25万人次。嘉宾们将通过医疗队队长的介绍,深入了解中医文化在马耳他的发展故事,体会医疗队成员远赴重洋悬壶济世的决心与坚守,见证中医文化在海外绽放出的耀眼光彩。
除了中医,中华武术也在马耳他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本期节目中,嘉宾们前往探访当地武馆,了解传统武学在马耳他的传承与发展。武馆创办者受中国功夫片启发,习得武术后开办武馆,致力传承中华武术的精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前来求学。嘉宾们以武会友,亲自尝试拳法动作,在友好切磋中实现文化交流。无论是中医中心陈列的诊疗器具,还是武馆悬挂的张张照片,都是中马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印记。
务部干部职工的深深思考。
“我在浏览抖音时,看到一些城市使用毛线织成衣服为树木穿上保暖,成为了广大网友的打卡背景。咱们也应该为树木穿上‘新衣’,缝制上标语、理念等文化创意”, 九龙矿后勤服务部郭佳说道。
“这个建议好,“新衣” 能帮助树木减少热量的散失,避免树皮因低温而干裂,从而更好地度过漫长的冬季。”后勤服务部李志利很专业的回应。
“从企业理念传播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宣传方式,真太好了。以往的宣传职工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后勤服务部党支部书记邹新英在一旁拍手叫好。
精心呵护:为树木量身定制 “新衣”
说干就干。
树木养护工作郭佳是个“外行”。由他来牵头此项工作,他第一个想到的合适人选便是孙秋林,孙秋林可是九龙矿出了名的能工巧匠。两人合计,邀请退休女职工王芳来帮忙,“这是好事啊,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我在九龙矿工作了二十多年,也是我的第二个家,这没的说,必须来。”电话一头王芳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三个臭皮匠”在一起商量,选什么材料?如何穿?怎样好看?使用家中孩子不穿的旧毛衣,以及家里多余的毛线,不仅能有效地为树木保暖,而且耐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不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束缚。
收毛线一呼百应,全科职工拿来了家中旧毛衣和一些毛绒线。生活水泵房的两名女职工也加入了“制衣”的队伍,有的拆毛衣、有的收线、有的放线、有的缠线,各负其责,紧张有序的进行着。
一人一性,一树一型,只有量体裁衣才能得体。郭佳、孙秋林、王芳几人便拿着卷尺,围绕着树木一棵一棵仔细测量,生怕有一丝一毫的误差。回到家中,王芳按照每棵树的尺寸,将毛线织成合适的“衣服”,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工。
可衣少树多,新的问题还需新办法,他们又想到了用毛线缠绕的方式,每棵树均衡的缠绕出“彩虹色”,说着就缠绕了一棵,视觉效果非常好。他们在捆绑时,会不断调整力度,用手轻轻拉扯,确保 “新衣” 既贴合树木又不会对其造成伤害。每完成一棵树的 “穿衣” 工作,他们都会退后几步,仔细检查一番,看看是否平整、美观,直到满意为止。
创意升华:从树木 “新衣” 到文化传播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与绿色环保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宣传与文创结合才有新意,为了将这些企业理念融入其中,郭佳几人,便做起了“细活”——缝制标语和图案。
他们挑选了多棵“穿着针织毛衣的树”,在上面一针一线勾出了“美丽九龙” “九龙”“安全运转”“节约用水” 等字样,一针一线、一缠一绕,都是蕴含着温暖、爱心和情感。
“这线的颜色和毛衣搭配得还挺好看,不过缝的时候可得小心,字要缝得工整才显眼。” 负责缝制的王芳一边熟练地穿针引线,一边提醒旁边的孙秋林。
孙秋林紧张又认真地回应:“芳姐,您放心,我一定仔细缝,这可是代表咱九龙矿的形象呢。”
为确保字体的工整和美观,他们在缝制前,先用铅笔在毛衣上轻轻勾勒出字样的轮廓,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为让字体更加醒目,特意选择颜色鲜艳的线,比如红蓝、红黄相间的 “安全运转” “节约用水”,“彩虹树”上的笑脸,还有借着树木长势镂空捆绑的“九龙”二字等等,这些色彩、图案、字样与 “新衣” 的底色相互映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咱这次给树木穿‘新衣’的创意,效果超出预期啊!职工们的反响都特别好。” 九龙矿党委书记侯培雄在看到职工们的积极反馈后,高兴地对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翟勇说。
翟勇笑着回应:“是啊,这不仅是给树保暖,更是把咱们的企业文化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传播出去了。”
花衣招展彩蝶来,抖音、快手、微信,职工们纷纷在这些穿着 “新衣” 的树木前拍照打卡留念。
企业文化的传播并不一定是刻板的说教,也可以是充满创意和温情的行动。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九龙矿的树木 “新衣” 不仅温暖了树木,更温暖了每一位职工的心,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杜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