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拉琼:我们这样守护“地球第三极”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其生态系统整体脆弱,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未来应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快科学研究和生态修复,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确保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西藏大学拉琼:我们这样守护“地球第三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12 09: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青藏高原,这片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壮美土地,承载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如何科学保护这片珍贵的生态资源,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其生态系统整体脆弱,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未来应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快科学研究和生态修复,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确保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作为来自高校的人大代表,又是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拉琼教授始终关注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研究方向始终聚焦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领域。西藏大学是西藏唯一一所综合性“211工程”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西藏大学生态学作为西藏唯一理学博士点和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整合多学科力量,学科建设始终把服务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为目标,聚焦自治区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紧扣学科前沿方向,突出高原极端环境下的生态学区域优势,立足服务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我们重点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态学”“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生态学”“青藏高原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学”“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生态学”4个极具特色和富有影响力的学科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文章指出,西藏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是生态环境本底和完整性保持较好,但总体脆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比较简单,对全球变化敏感,抗干扰能力和自然恢复能力较差,一旦破坏就难以自然恢复。因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和加快科学保护的机制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为此,我们需要在巩固现有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文章表示,下一步,一是进一步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在整体性保护、系统性治理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二是加快构建高原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整合各方力量,加快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支撑重大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三是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客观真实地掌握全球变化下的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与机制,制定应对全球变化的科学可行的保护和系统治理措施;四是进一步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构建更加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从制度上保障监管更加精准有力,保护更加科学有效;五是治理与修复技术既要参照国家标准,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行分类、分级治理,使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更加精准、合理、长效,确保国家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相关经费投入的有效、合理和安全;六是加快推动西藏国家植物园建设和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动高原生态环境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系统治理的能力;七是全面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上的跨区域和跨行业的鸿沟,形成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职责清晰、数据共享、协调联动和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