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需要重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在人工智能这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科技竞速中,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塔尖,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先锋队”,更应成为创新生态的“引领者”,要抢抓战略机遇,以教育革新为支点,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从“工具性应用”向“系统性变革”跨越,有力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需要重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12 09: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与科技创新格局?面对全球竞争,高等教育如何打破传统框架,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推动人工智能生态构建和实体经济跃升的过程中,大学又该如何承担更大责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3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在人工智能这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科技竞速中,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塔尖,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先锋队”,更应成为创新生态的“引领者”,要抢抓战略机遇,以教育革新为支点,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从“工具性应用”向“系统性变革”跨越,有力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文章提出:

以教育革新重构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学科边界加速消融,跨领域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成为关键。麻省理工学院的“新工程教育转型”计划、斯坦福大学的“以人为本AI”等平台,均以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我国也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结合“千行百业+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实践,致力于推动学科重构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拆除各学科间的“院墙”,为机械、电气、土木、材料、能源等传统工科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基础》等公共课程,在夯实数理基础上,进一步将机器学习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同时通过项目制教学与实战化科研,让学生在智能建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开发等真实场景中直面技术难题,完成从学习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以机制变革激活人工智能创新内生动力

大学可以联合头部企业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算法等“卡脖子”技术进行协同攻关,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联动模式。在此背景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要回归学术本位,尊重科研规律,强化机制创新,改革科研范式、组织模式和评价体系,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提供长周期支持,营造更好的协同创新氛围。重庆大学第一时间部署了“满血版”DeepSeek,不仅聚焦“规模、发展、效率、效益、质量、风控”六大管理目标,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化管理应用,还探索构建学术智能体,分析科技创新场景特征,提供包含知识图谱构建、学术语义理解增强、多模态学术资源供给等创新型应用体系。

以生态构建赋能实体经济能级持续跃升

人工智能的更大价值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和升级。重庆大学与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企业合作研发了智能座舱、“车-路-云”协同平台等,基于对制造机理的深度解构,融合生产数据与物理模型,构建起兼具通用性与垂直性的智能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学校牵头建设的嘉陵江实验室聚焦“数智+装备”领域,打造集概念验证、研发测试为核心的高能级研究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解决智能装备研发中遇到的交叉创新慢、研发周期长、验证测试难等瓶颈。通过跨学科团队协作,打通“数智基座-关键部件-核心系统”全生态研发体系,实现“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在赋能实体经济跃升过程中,大学既要扮演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又要担当基础研究的压舱石,推动实体经济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需清醒认识到的是,生态构建的深层挑战在于突破技术垄断和行业壁垒。以英伟达CUDA生态为例,其壁垒不仅在于硬件性能,更在于软件工具链的成熟度。因此,我国需加速开发自主可控的软件工具链,加快垂直应用领域的关键数据集构建,形成“基础硬件-核心算法-应用数据”的全栈式生态。

以开放合作共同应对未来科技治理挑战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深水区,技术伦理、数据安全、全球治理等挑战日益凸显。我们呼吁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将“科技向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学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变化,以“专业深度+人工智能素养+全球视野”的人才培养三维能力为核心,加快重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庆大学将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合作,推动共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为全球后发地区提供“智能跨越”的中国经验。面向未来,我国大学需以更包容的胸怀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制定中融入东方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推动建立多元包容的规则体系,在人工智能重塑人类文明的浪潮中彰显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高等教育要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通过教育革新、制度创新、生态构建、开放合作的不断突破,在人工智能这场重塑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中,以更开放的格局、更系统的创新、更务实的担当,将人工智能的“创新之火”转化为推动强国建设的“澎湃动能”。

 

1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