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党委书记王文举:解锁雄安新区智慧、魅力、未来之城的发展密钥

2025年是雄安新区设立8周年。雄安新区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如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承担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首都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3月31日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分析新区如何立足高远,秉持国际标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昂首之姿拉开了新时代高标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壮阔序幕。

首经贸党委书记王文举:解锁雄安新区智慧、魅力、未来之城的发展密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31 15: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是雄安新区设立8周年。雄安新区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如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承担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首都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3月31日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分析新区如何立足高远,秉持国际标准,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昂首之姿拉开了新时代高标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壮阔序幕。

文章提到,雄安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科技突破等方面协同发力,以制度优化激发活力,以科技赋能塑造未来。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架构,实行党政合署办公、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创新机构人事管理,探索设立无行政级别、无编制限制的新型事业单位,为重点领域工作提供灵活高效的支持。同时,雄安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各类建设项目落地。新区还同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为新区高标准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大力培育高端高新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北京优质科创资源。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雄安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项目汇聚,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新区建设全过程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基础设施,倾力打造智慧城市。京雄城际铁路建设全面采用BIM三维数字化管理,并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运营。全域实现5G网络覆盖,建成“城市大脑”等智能系统,城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正深入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文章分析道,雄安新区牢牢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承接首都功能,激发区域活力。

雄安新区集中承接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端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八类北京非首都功能。截至2024年年底,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近300家。一批重点疏解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首批3家中央企业总部完成供地并开工建设,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项目同步推进。雄安以宜居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有效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建设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24年底,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7700亿元,大量基建、建材、通信等上下游产业受益明显。从经济数据看,作为雄安新区主要组成部分的雄县、容城县、安新县GDP均显著提升,三县GDP从2017年的189.16亿元增至2023年的407.28亿元,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文章指出,雄安新区坚持统筹规划,打造魅力之城。

雄安在交通、生态、产业等多领域协同发力,以便捷交通融入区域发展,以生态建设塑造宜居环境,以新兴产业激发经济活力,正逐步打造成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城。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速融入区域一体化。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距北京、天津均为105公里,京雄城际铁路开通后,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最快仅50分钟;京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市区驱车约1小时可达雄安。便捷高效的交通使雄安融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区域内高铁、高速公路网络迅速成型。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城市布局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城市设计融合白洋淀水乡特色与现代简约美学,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宜居城市景观初步显现。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和“千年秀林”等工程,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改善。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并保持稳定,重现了水清岸绿的景象,成为新区靓丽的生态名片。新区累计植树造林4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设立前的11%跃升至34%,广袤湿地和森林环绕新城,“300米见绿、1公里见园、3公里见森林”的生态格局正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吸引着人们向往。新区还保护传承白洋淀的红色革命历史和水乡民俗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彰显出新区的历史人文魅力。

新区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高新项目纷纷落地。随着更多高端企业和创新资源汇聚,雄安有望成为引领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大量就业机会和高品质公共服务正吸引各类人才涌入,新区常住人口规模将稳步增长。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援建的“三校一院”等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为新区提供了一流的教育医疗资源,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随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雄安新区正逐步成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典范。

雄安新区这座新时代的未来之城,正在将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短短数年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多领域建设、加强区域协作,新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伟力。雄安正稳步成长为活力迸发的现代化新城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建设的深入推进,新区必将继续释放改革创新动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打造出可推广、可复制的新时代城市发展范本。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