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格局加速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重大转型。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7 11: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格局加速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重大转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展数智产业新质生产力和加强数智产业科技自立自强。当前,突破性数智技术创新和数智产业新型业态正在改写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标准引领、数据确权、互联互通是塑造数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着力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已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教授王黎萤所著《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智产业创新研究》一书,系统剖析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为破解智能制造产业“卡脖子”难题、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智产业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年12月出版。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智产业创新研究》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19ZDA078)的最终成果,深入揭示了智能制造领域“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该书指出,传统制造业长期依赖单一技术标准或知识产权战略的线性思维,导致创新要素割裂、协同效率低下,亟需通过“技术标准先行布局”与“知识产权全链条护航”的双轮驱动模式和“标准链-创新链-产业链”多链融合的方式,重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逻辑。该书在对403家智能制造企业展开深入调查与实证研究基础上,系统解析了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协同作用对数字产业化创新和产业数字化创新的深层影响机制。该书认为,智能制造产业在技术迭代周期短和创新生态复杂的发展背景下,技术标准的前瞻性布局成为突破知识产权丛林和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的关键杠杆,智能制造产业亟需通过建立标准创新网络突破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数智化转型建议。

当前,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已进入“规则制胜”的深水区。《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智产业创新研究》一书从全球价值链视角为走向智能化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突围之策。该书聚焦智能制造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提升科技自立自强等宏观顶层设计,针对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的公共治理诉求,提出以高质量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为抓手,为中国企业创新生态发展和获取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政府决策部门构建和完善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的多层次政策体系提供了可资选择的“工具箱”。

(作者:余江,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