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九曲溪 本报记者 彭可 摄
闽北青山叠翠,碧水蜿蜒如练。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以河湖长制为引领、多元共治为依托、生态经济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健康、生态、美丽、和谐”的幸福河湖建设路径,一幅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闽北大地徐徐铺展。
制度创新织密“治水网”
清晨,坐落于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星村镇,树木葱茏,河水潺潺,远处山峦隐于云下。河岸步道边,竖立着河长公示牌。
“我们联合上下游的村镇共同开展巡河护河,成效十分显著。”星村镇党委委员、镇级河长王智群说。2023年以来,星村镇对辖区内的7条河流实行“一河一策一档”制度,摸清流域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类型,分类施策进行整治。
截至2024年,星村镇各流域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九曲溪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水质优良得益于工作创新。南平市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度,实现跨区域、跨流域协作联合巡河、联动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前后任县(乡)河长交接河湖水质、涉河问题、督导落实等清单,形成全市“一盘棋”治水格局。
“我们在各地水质交接断面设置标识牌,注明交接水质及断面位置,每月检测一次。”武夷山市水利局局长杨洪辉说,“一旦水质指标有所下滑,我们会制定整改时限,将结果与绩效挂钩,确保河湖问题即查即改。”武夷山市还创新开展了“绿水补偿”机制,设置资金池,通过“下游补偿上游”模式,对水质长年保持稳定或持续向好的地方进行资金奖补。
近年来,南平市把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延伸到村,建立村村交接断面1233个,通过每月“村级自测、县级复测、市级抽测”,动态掌握水质变化,常态化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对梳理出影响水质的突出问题,实行“一河一策一档”动态闭环管理。南平市还实行巡河交水考评制,设立年度流域水质奖补专项资金700万元,激发护河内生动力。
从“分段而治”到“一江共护”,南平市以“巡河交水”机制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起全域联动治水新局面。
多元共治谱写“和谐曲”
“细雨兰烟浸碧流,客舟踪迹已悠悠。”这是诗人吴长有描绘的梅溪古渡。细雨中的梅溪,别有一番历史浸润后的美感。这种美在诗人笔下,也在“企业河长”余盛良的心里。
余盛良是武夷山市擎天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梅溪和崇阳溪角亭村段河道“民间河长”。作为一个自小在武夷绿水青山中长大的人,他对河湖有着很深的感情。“记忆中,梅溪的水质是很好的,打上来直接能泡茶。”余盛良回忆,“后来的一段时间,水质明显变差,这触动了我。成为‘企业河长’的原因也源于此,我希望记忆中的河能够回来。”
自担任“企业河长”以来,他坚持日常巡河护河,带领企业员工参加志愿活动,制止不文明行为,及时上报和劝阻河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全力保障河道生态环境。“我希望用绵薄之力,激发更多人的河流保护意识,共同加入保护河湖生态的行列中。”他负责的武夷山水庄小区获得“南平市示范治理小区”荣誉。
武夷山市在南平市率先推出“企业河长示范段”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名“企业河长”投身于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事业中。“我们推广‘企业河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带动企业员工、社会群众共同参与河湖保护,营造全民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杨洪辉说。
幸福河湖建设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具体的空间载体来呈现其生态价值与综合效益。入围2023年度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南平考亭水利风景区,作为朱熹晚年著书讲学之地,其“敬水、知水、爱水”的独特水文化理念贯穿水工程与水景观建设。南平市聚焦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推动水利风景区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建设幸福河湖、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绿色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生态经济激活“富民泉”
幸福河湖建设激活了“水经济”的发展动能。近年来,南平市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之路,编制了水产业规划等,高标准建设水产业园,持续做活“一瓶水”文章,吸引包装水龙头企业纷纷落户。
得益于优良的水生态环境,武夷山已成为农夫山泉重要水源地之一。“我们还围绕当地极具特色的茶文化以及优越的水质条件,推出泡茶山泉水系列产品,创新了业内泡茶水标准,开辟了国内高山泡茶水这一细分市场,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南平武夷农夫山泉无菌(饮料)生产线运转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南平市水产业链2025年的产值已达4.6亿元。水产业的高速发展,有效释放了生态红利,让生态之水变成富民之水。
暮春时分,星村镇大坪洲生态茶园内,翠绿茶垄整齐排列,与溪流、远山交相辉映。
“这一带在未经整治前,是贫瘠的沙洲地。”杨洪辉说,山地多雨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极易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片茶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冲刷形成的沙洲地上开发利用起来的。”
近年来,星村镇按照“生态重镇”“茶叶重镇”和“旅游重镇”的发展战略,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同时联合茶农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使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协同推进。
当地围绕九曲溪畔和生态茶园,打造全程18.3公里的滨水茶香径。在沿线建设茶园、茶村、茶坊等茶文化体验点,并设置茶歇点、茶主题营地等,用茶香径串联茶文化生态要素,助力旅游业发展。
这些项目的落地,让当地百姓成为直接受益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河水清澈、绿树成荫,不出远门就有美景看、有地方玩,到处都是茶余饭后的休闲去处。”居民刘先生感慨。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南平市用水生态激活了“水经济”,闯出一条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的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