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专访:中开日照数据标注基地产教融合破局之道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专访:中开日照数据标注基地产教融合破局之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4 15: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大会现场直击】从“人才荒”到“产业强”的两年突围,大会专访山东中开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超,分享日照数据标注基地“城市+大学”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之道。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山东日照数据标注基地的蜕变引发关注:2023年开园时“3个项目等1个标注员”的人才断层困境,如今已演变为3000人就业、5000人储备的产教同频共振局面。作为运营主体的山东中开数字科技集团,以“城市+大学”产教融合模式为核心,构建起“政府-院校-园区”三角联动机制,其首创的“四共模式”(共建产业学院、共办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共管园区运营),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范式。

机制创新:政企校协同构建数字人才孵化生态

1.“四共模式”打破教育产业壁垒

“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连自动驾驶标注所需的微米级精度工具都不会用”,中开集团总裁在专访中揭示行业痛点。2023年东港区《促进互联网服务外包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出台后,集团迅速整合日照9所高校10万师生资源,将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字建模、标注审核等企业的技术标准拆解为128个教学模块。与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共建的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学生从大二起参与数据采集、标注、质检、数字建模等真实项目,实现“课堂教学-职场实训-项目实战”的闭环培养。

2.双导师制催生实战型人才

山东中开数字科技集团产业学院校企订单班采用“企业技术骨干+院校教师”的企业带教模式,学生在数据标注基地职场云上处理真实数据。数据显示,学员初级标注技能达标率100%,项目交付准确率98%,30%学员6个月内晋升管理岗,较行业平均晋升周期缩短50%。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工学交替”模式更让学生在具身智能数据采集、标注项目中积累3000小时实战经验,毕业即成为企业争抢的“零磨合型人才”。

技术赋能:产业级实训场景塑造核心竞争力

1.生产型实训同步产业前沿

基地配置多模态数据标注平台、隐私计算工具等产业级设备,学生实训系统与字节跳动、百度等企业生产环境完全一致。2025年专门成立“日照新质数据研究院”联合国际专家团队,重点研发大模型辅助标注技术,确保实训场景始终领先行业半步。某新能源车企项目中,基地提供的高精度道路标注数据,直接助力其L4级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效率提升40%。

2.全链条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区别于单纯劳动力输出,中开集团构建“数据采集-清洗-标注-模型训练”全链条服务体系,2025年规划拓展至8000人规模,重点布局多模态融合标注、私有大模型训练、具身智能数据采集标注等高端领域。为多个知名大厂行业大模型项目交付的数据集,推动AI语义理解准确率突破92%,技术服务溢价率达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运营模式创新:双基地联动激活“城市+大学”共生生态

1.“一个基地两块牌子”的空间革命

日照数据标注基地作为日照数字服务外包基地的核心引擎,以“一个基地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套机制”的创新运营模式,深度融合国家战略、地方政策与日照大学城产教资源,致力于打造成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字建模、模型训练、模型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数据要素集聚区。在“城市+大学”产教、产城融合方面采用采取“1+N”一园多区和“校内微工厂+校外产业园区”双基地模式,4.4万平方米的数据标注基地为大学城中心区,与四周院校形成15分钟通勤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内的“数据标注微工场”与校外园区实时联动,学生上午在课堂学习理论,下午即可在园区参与京东智能客服标注等项目,实训效率提升40%。这种“校中场、场中校”模式,使每培养100名数字人才,同步带动周边新增30个就业岗位。

2.政策转化效率构建竞争壁垒

在日照市《日照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下,中开集团建立“政策快速转化机制”,园区设立专项产业发展资金,用于课程改造、师资培养、学生实训等激励。该机制实现“企业用工需求72小时响应、高校课程季度更新”的快速适配能力,较行业平均响应速度提升3倍。

产业共振效应:从千人工位到数字经济生态圈

日照数字服务外包基地(日照数据标注基地)自2023年9月开园以来,已吸引抖音、京东、百度、阿里、海尔、人瑞人才等20余家企业(项目)入驻,形成覆盖数据全链条服务的千人工位集群。2025年政、园、校、企共同构建“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生态圈,预计带动区域数字经济新增产值超2亿元。中国数据要素50人论坛主席王春晖教授评价:“中开集团将数据要素与产教融合结合,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增量。”

【大会展望】产教融合的“日照路径”价值启示

“小标注、大视野、大事业。未来数字人才在哪里聚集,数字产业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未来产业数据在哪里聚集,数智产业就会在那里繁荣成长。中开集团助力日照实现数据标注人才与AI数据服务产业的深度融合仅是起点,未来如何深耕大数据加工产业,形成产业数据集群,推动地方核心产业数智化转型,才是‘城市+大学’发展战略的核心所在”,中开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超意味深长地指出。

从日照实践看,数字经济时代的产教融合本质是构建城市与大学的共生系统。中开集团通过机制创新将10万多名高校师生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四共模式”破解人才断层,以技术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以双基地运营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随着新质数据研究院落地与万人数据产业集群成型,这条发端于黄海之滨的产教融合路径,正为全球数字经济人才生态建设提供可操作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