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经济观察|亲近自然享清凉 “绿水青山”释放暑期文旅消费新活力

暑期经济观察|亲近自然享清凉 “绿水青山”释放暑期文旅消费新活力

来源:新华社 2025-08-15 21: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暑期,伴随气温升高,“清凉游”“避暑游”等休闲方式颇受大众欢迎,全国多地依托生态优势、自然景观,不断创新打造消费场景,拓展文旅体验,使“凉资源”变成了“热经济”,为地方文旅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人们在哈尔滨市松花江畔的帐篷中消暑休闲(7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威摄)
7月26日,游客在江苏省兴化市万亩荷塘景区观看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社根摄)

■在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凉游”活力涌动,景区结合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多种亲水消费业态,游客们体验漂流、溯溪、露营等活动,尽享夏日清凉。

■在位于重庆东部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六塘乡,森林露营基地成为了市民游客避暑游玩的好去处。暑假期间,每天有超2000名游客来到这里,体验各种森林旅游项目的同时,还可以打卡网红“刀片公路”。

■在山东淄博,博山溶洞凭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常年18℃的恒温环境,成为游客避暑纳凉的“天然空调房”。人们穿梭在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甘肃白银,水川湿地公园水光潋滟,旅游小火车载着游客缓缓穿行,为这片湿地平添几分惬意与灵动。近年来,白银市依托黄河流经境内258公里的天然生态走廊,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今年暑期来临之际,中国气象局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避暑游”搜索量环比上涨近200%。

高温之下,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激荡起“清凉产业”新势能,“绿水青山”释放出文旅消费的新活力。

编导:房宽

记者:谢奔、李爱斌、沙青、朱晓光、郭刚、程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