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处理厂喝咖啡是什么体验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在垃圾处理厂喝咖啡是什么体验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2025-08-17 16: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提及垃圾焚烧厂,普通人可能会联想到刺鼻异味与灰蒙蒙的天。而在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厂内,距离地面79米高的云端咖啡厅里,落地窗外青山连绵、天光澄澈,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垃圾处理厂”的固有想象。

这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肩负着渝北、江北、两江新区等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置重任。自2018年第一罐砼浇筑,至2020年并网发电,再到2021年正式商业运行,其投运标志着重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置率达100%,为城市“代谢”按下清洁之键。

步入厂区,洁净化、智能化藏于每道处理环节。每天,封闭式垃圾车将生活垃圾运抵后,经称重、卸料、发酵,再由机械送入焚烧炉分阶段充分燃尽,炉渣经处理后可用作铺路、制砖的材料。

垃圾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换热生成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炉温与烟气停留时间,减少二噁英生成,同时通过多步骤净化处理,使排放的污染物远低于欧盟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由智能系统调度,机械操作精准,人工干预极少。

这份转化的价值尤为可观。除保障厂区自用,每日可向电网输送170万度电,正常负荷下足供15万户家庭使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这份清朗与智能,背后是硬核技术的支撑。如今,垃圾环保处理不仅是废料消化的“净化站”,更是绿色发展的“展示窗”。(吴陆牧 林语晋)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