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速建设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

我国加速建设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

来源:新华社 2025-08-24 07: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秋高气爽,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一块试验田里,玉米已长有一人多高。

“为了克服国内玉米耐密性差、产量低、宜机收品种不足等问题,我们研发了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东科1188’,集成了机械密植、病虫害一体化绿色防控、籽粒机收等技术,努力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告诉记者,如果后期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单产预计将较常规品种增长10%左右。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粮食单产大面积提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但研发应用“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科研成果碎片化较为突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

为了推动农业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立足科技项目管理职能优势,自2024年起分别在江苏省睢宁县和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引导科技成果到粮食主产区示范应用和集成配套。

截至目前,长春农高区创新高地汇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等15家科研院校的27支专业团队,集中展示玉米、大豆新品种119个,实施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加水肥一体化、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加有机肥高效施用、大豆密植匀播栽培等新技术。

睢宁县创新高地依托企业运营,探索“技术套餐”“经理人”和“订单推广”模式,汇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3家科研院校团队,集中展示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种89个和新技术28项,内容覆盖地力提升、生物育种、规范化育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高产攻关等领域。

在近日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召开的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建设交流研讨会上,业内专家表示,创新高地建设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后期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与资源保障,把创新高地建设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示范田。

【责任编辑:陈丹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