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迈向更遥远的宇宙——我国航天事业大发展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迈向更遥远的宇宙——我国航天事业大发展

来源:新华社 2025-08-29 15: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迈向更遥远的宇宙——我国航天事业大发展

新华社记者宋晨、陈凯姿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投用……“十四五”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以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太空之家”

2025年4月24日,伴随着人们热烈的欢呼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仰望苍穹,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熠熠生辉。

作为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充分彰显着我国航天的智慧、志气与实力。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用时仅不到两年,我国就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组装建造,建起一座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8月15日,我国成功组织实施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这是继圆满完成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之后,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项重要阶段性突破。

探月探火走向更远的深空

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介绍,“十四五”期间,“天问”探火、“嫦娥”揽月、“天问二号”飞往遥远的小行星,中国航天正在走向更遥远的深空。

2024年6月25日,完成历时5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六号带回人类第一份月背样品。此后,我国科学家对样品的研究成果陆续发布,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等“月球奥秘”逐渐走向大众视野。

“随着对月壤研究的深入,更多月球神秘面纱将被揭开。”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

单忠德介绍,当前我国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进展顺利,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已有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

火星探测与小行星探测也高效实施。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绕、着、巡”;今年5月,天问二号任务成功发射,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启程。

“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单忠德说,期待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

商业航天安全发展创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我国商业航天在政策牵引、技术突破与市场驱动下,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

商业火箭探索可回收方案——

2024年9月1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突破。随着多家企业布局“可回收”赛道,传统的一次性火箭发射模式正被改变。

商业卫星实现批量化生产——

今年8月4日,银河航天承担研制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民营企业首次批量交付我国卫星互联网核心载荷。“现在制造卫星就像组装电脑,几天就能下线一颗。”银河航天卫星型号总设计师胡照说。

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0的突破——

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滨海区域,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2024年投用后,两个发射工位打起“组合拳”,逐渐进入常态化、高密度发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范瑞祥说:“发射场的建成补齐了商业航天最后一块拼图。”

“‘十四五’期间,我国商业航天安全发展。”单忠德介绍说,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600家,广义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释放商业航天发展潜力。

【责任编辑:于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