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在阿里噶尔县邂逅棚间“青绿”

青翠欲滴的生菜、垂落枝头的龙椒、肥硕饱满的茄子、品种多样的西红柿……在西藏阿里,这些新鲜果蔬不再奢侈难得,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内的一座座大棚,把“果园子”和“菜篮子”搬上了海拔4500米的高原,让百姓们能以接近内地的价格吃上可口的蔬果。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在阿里噶尔县邂逅棚间“青绿”

来源:中国西藏网 2025-08-31 05: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西藏网讯 青翠欲滴的生菜、垂落枝头的龙椒、肥硕饱满的茄子、品种多样的西红柿……在西藏阿里,这些新鲜果蔬不再奢侈难得,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内的一座座大棚,把“果园子”和“菜篮子”搬上了海拔4500米的高原,让百姓们能以接近内地的价格吃上可口的蔬果。

图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温室大棚 摄影:边子捷

为选种培养出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蔬菜,从陕西来到阿里噶尔县的史培能,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不同蔬菜水果的试种实验。“去年一年,我就做了20个品种,目前能够推广种植的只有5、6种,其他比如说无花果树这些,还要看来年的长势。”产业园科研技术人员史培能在无水栽培大棚内向记者介绍道,棚内不少蔬菜都是在他精心的试种下,择优培养出来的,“这些油菜、上海青,都是我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哪一个品种收成好、品质好、颜色好,我们就种哪种。”

图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无土栽培大棚 摄影:边子捷

图为无水栽培大棚内的蔬菜 摄影:边子捷

图为无水栽培大棚内的蔬菜 摄影:冯重霖

园区内,一排排蔬果长势喜人,离不开一茬茬科学规划的实验,更离不开果蔬生长环境的搭建,其中红土大棚便是因地制宜诞生的棚种。“红土棚结合高原温差大,白天吸收光照储热量、夜晚通过红土散热量,保持温室恒温。”

图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温室大棚 摄影:边子捷

图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温室大棚内种植的龙椒 摄影:边子捷

图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的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茄子 摄影:边子捷

如今,千亩园区内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温室有序排布,据了解,这里种植了西瓜、甜瓜、圣女果等40余种果蔬及花卉,本地蔬菜自给率从不足10%提升到40%以上,部分叶类菜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中国西藏网 记者/边子捷 冯重霖 姚浩然)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