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法国媒体团体验中国农业的数字变革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法国媒体团体验中国农业的数字变革

来源:环球网 2025-09-21 16: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莉兰】站在独山港万亩稻田边,“走读中国”法国媒体团团长让·路易·巴朗德罗(Jean-Louis Balandraud)感叹:“我的祖父从事农业种植,但我从未想象过农业可以如此精准和高效。”

9月18日,“走读中国”法国媒体篇一行走进位于浙江平湖的先正达集团中化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从农场沙盘到数字大屏,从万亩现代农场到田间地头,亲身体验了中国农业的数字化变革。这场变革正在重塑中国这个有着数千年农耕文明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

“走读中国”法国媒体团与先正达集团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在MAP平湖中心的数字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土壤湿度、作物长势、气象预测等等。这些信息通过卫星遥感和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汇集,经过AI系统分析后生成精准的农事建议。“我们从2017年至今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建设MAP中心,服务面积超4000万亩。”中化农业MAP华南大区总经理彭江南介绍道,“MAP模式通过建设MAP技术服务中心和示范农场,向周边种植户提供从选种、配肥、农机作业到农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带领农户‘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这种数字化管理让法国媒体团成员深感震撼。法国《人道报》记者阿克塞尔·诺迪诺(Axel Nodinot)表示:“正如我们今天所见的分析工具,不仅可以远程控制,还采用太阳能供电,并能通过手机智能终端进行操作。”

法国媒体团走访独山港万亩现代农场

在独山港万亩现代农场,中化农业MAP平湖中心农艺师陆培峰介绍:“我们围绕绿色高效种植为核心,通过‘培育壮苗+导航插秧+精准水肥+绿色植保+高效收获’,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及品质。”与MAP合作两年多的农户何明兵用质朴的语言向媒体团分享了切身感受,他拿出手机演示道:“以往3000亩地要跑3到4天,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哪里有问题就跑哪里。同时,(水稻)收成比以往(每亩)增产100多斤。”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先正达集团通过AI技术推动绿色农业的创新实践引起了法国媒体团的浓厚兴趣。中化农业MAP技术与方案交付运营经理巩智超解释道:“我们拥有广大的线下MAP团队,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农业产业数据,了解中国各区域的作物情况和机理。iMAP(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的重要能力是融合神经算法和深度的推理模型,我们会结合历年来的数据,让它深度学习,生成更贴切现在气候情况的新种植方案。”

巴朗德罗团长在走访活动尾声致辞

巴朗德罗团长在参观后表示:“此次在先正达MAP平湖中心的走访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我的祖辈是农业从业者,因此我一直对农业抱有浓厚兴趣,但此前我对中国农业的前沿发展一无所知。在法国我们尚未形成这种前沿农业概念,你们让我们意识到农业对世界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全球农业中的地位。”巴朗德罗对中国农业达到的高度感到震撼:“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展望未来,而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当下的法国,我们正缺乏这种对未来的前瞻力。”

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正在被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所改写。这场发生在田野间的数字革命,不仅关乎粮食增产增收,更代表着中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之路。它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人类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创造更加可持续的农业未来。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