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治理倡议为引领 改革完善国际海洋治理

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国际社会在新的动荡变革期应对日益复杂的威胁和挑战提供了重要指引。

以全球治理倡议为引领 改革完善国际海洋治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0 12: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者:丁铎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传统全球治理体系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各方围绕叙事认知、规则制定和秩序塑造的互动与博弈趋于复杂,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国际社会在新的动荡变革期应对日益复杂的威胁和挑战提供了重要指引。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国际海洋事务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其治理现状是全球治理格局的集中缩影,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和平、安宁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内在要求,也是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之策。

新形势下改革完善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是历史必然

改革完善国际海洋治理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深刻改变着国际力量对比。这一历史性变化必然要求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相应调整,海洋领域亦不例外。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包容、平等、开放方向改革具有时代必然性。传统的、由少数国家主导的海洋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平等参与海洋事务的普遍期待。国际海洋治理从单一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是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在海洋领域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改革完善国际海洋治理。海洋作为连通世界的蓝色纽带,其健康与可持续性关乎人类未来。当今海洋正面临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非法捕捞屡禁不止、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复杂挑战。这些挑战超越国界,具有明显的联动性和全球性,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亦难以单独应对。传统的、碎片化的治理模式在处理这些系统性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暴露出治理赤字与合作短板。只有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强化多边合作,形成治理合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共同威胁,守护好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需要改革完善国际海洋治理。公平正义是国际法治的核心价值,也是国际海洋治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前,国际海洋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公正现象依然突出。发展中国家在规则制定、资源分配、话语权等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海洋发展的合理需求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保障。这种状况不仅制约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海洋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也损害国际海洋治理体系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改革,就是要坚持主权平等原则,确保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能平等参与海洋事务,共同制定海洋规则,共享海洋治理成果。这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使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更好地体现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这也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破解治理赤字需要改革完善国际海洋治理。当前,国际海洋治理赤字主要体现在规则供给、规则执行和集体行动三个方面。规则赤字体现在新兴海洋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滞后,无法满足治理需求;执行赤字体现在现有规则未能得到普遍尊重和有效实施;合作赤字体现在各方因利益分歧和信任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这些赤字相互交织,严重制约国际海洋治理的效能。破解治理赤字,不能依靠零敲碎打的修补或单边行动,而必须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完善治理架构,夯实法治基础,创新合作模式,提升行动实效。这需要国际社会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对话协商,完善从全球到区域的多层次治理机制,确保治理规则得到普遍遵守和有效实施。

中国是引领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重要力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海洋大国,中国始终是国际海洋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引领作用。

以创新理念引领国际海洋治理变革。面对国际海洋治理的困境与挑战,中国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一系列先进理念。从人类文明延续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海洋的重要性。“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在海洋领域休戚与共、利益交融,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海洋治理之路。这一理念是对传统零和博弈、排他性海权理论的超越,为陷入困境的国际海洋治理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符合时代潮流和中国智慧的解困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正在成为引领国际海洋治理变革的重要旗帜。

以大国担当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平稳定的海洋环境是国际海洋治理有效开展的前提。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海洋,坚定维护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积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海洋争端。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海上问题,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维护其权威性,积极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中国积极参与亚丁湾护航等国际海上安全合作,保障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行动,为维护海上安全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这些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维护海洋和平安宁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

以务实合作增进蓝色伙伴关系。中国坚信,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是完善国际海洋治理的重要途径。中国积极搭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海洋合作平台,与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多个层级的海洋合作机制,为各方共商海洋合作、共谋海洋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中国与诸多沿海国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环保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促进了区域海洋治理的融合与发展。中国还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海洋领域合作协议,这些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尊重各方意愿,聚焦共同发展,为全球海洋合作注入强大正能量。

以能力建设赋能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坚定一员,在国际海洋治理中高度重视并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提升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能力。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等机构中,中国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推动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国际海底资源开发等活动惠及全人类。中国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能力建设培训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海洋监测、海洋科研、海洋防灾减灾等能力建设。这些努力有效凝聚了“全球南方”力量,为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注入了新动能。

以中国方案提升海洋治理效能。中国不仅是国际规则的遵守者,更是全球海洋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和治理创新的有力推动者。在国内层面,中国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立352个涉海自然保护地,全国共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约15万平方公里,在我国管辖海域实施最严格的伏季休渔制度,为全球海洋生态保护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系统等先进设备,填补深海观测技术空白,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层面,中国积极参与涉海和气候变化相关国际规则谈判磋商,提出建设性方案,推动协定达成,展现了支持多边主义、完善国际法治的坚定立场。这些由中国智慧和实践凝聚而成的新方案、新工具,为破解国际海洋治理难题、提升治理实效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可行路径。

迈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治理体系

展望未来,构建更加公正合理、有效普惠的国际海洋治理体系任务艰巨,需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相向而行,沿着正确的路径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

健全完善海洋治理合作架构。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发挥核心协调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普遍性。同时,加强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下属区域渔业组织等专门机构的职能建设,优化其决策程序和运作效率,增强其应对新挑战的能力。鼓励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各自优势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海洋治理格局。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确保全球海洋事务由各国共同商量,治理体系由大家共同建设,治理成果由大家共同分享。

维护基于国际法的海洋秩序。法治是国际海洋治理的基石,必须坚决维护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坚持国际法面前各国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双重标准和选择性适用。针对深海采矿、海洋基因资源惠益分享、海洋塑料污染防治等新兴领域和现有规则的模糊地带,应在充分照顾各方关切的基础上,通过包容透明的政府间谈判进程,及时制定或完善相关的国际规则与标准,填补法律空白。

提升国际海洋治理行动效果。将应对最紧迫的全球性海洋挑战作为优先方向,聚焦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资源可持续利用、海上安全等领域,采取务实有效的集体行动。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海洋塑料污染全生命周期治理,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关键生态系统,防治陆源污染。在资源管理方面,推行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科学设定捕捞配额,严厉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在气候变化方面,加强海洋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升海洋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机制,对各项治理举措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治理行动取得实效,真正惠及海洋和依海而生的人民。

扩大国际海洋治理成果分享。让海洋治理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所有国家是治理体系公正性的最终体现。要推动海洋科技合作与知识共享,建立开放共享的海洋科考平台和海洋大数据中心,促进海洋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与利用。要推动海洋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蓝色经济发展水平。要推动国际海底资源开发等活动所获惠益的公平分享机制落到实处,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承诺,在海洋环保、气候变化、海洋灾害预警等领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通过公平分享治理成果,不断增强国际海洋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完善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关乎人类共同未来。国际社会应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协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推动国际海洋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携手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美丽的海洋,让这片蔚蓝家园永续造福全人类。(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2025年秋季学期海南省委党校中青一班学员)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