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同行·中国担当丨垃圾发电 阳光造能 中国“绿色动力”注入亚太

亚太同行·中国担当丨垃圾发电 阳光造能 中国“绿色动力”注入亚太

来源:央视新闻 2025-10-30 10: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韩国庆州举行。亚太合作的焦点再次吸引全球目光。今天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推出系列节目《亚太同行·中国担当》,展现中国促进区域协作、共筑繁荣未来的生动实践。

聚焦于中国在推动亚太绿色发展、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合作中的担当与行动,本期将播出第三集:《垃圾发电 阳光造能 中国“绿色动力”注入亚太》。

第一站:老挝

总台记者 杨探骊:我现在乘坐中老铁路列车行驶在老挝的群山之中,老挝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0%。如何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中国方案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们一起去探访一下。

总台记者 杨探骊:感觉突然切换了频道,刚刚还是原生态的山林,转眼间,漫山遍野铺满了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大家看,这到底有多少光伏板,能发多少电呢?

中国某能源科技公司(老挝)光伏项目经理 王秀朋:光伏厂区总占地面积约2100公顷,一天的发电量约375万度,可以满足120万普通居民一天的用电。

总台记者 杨探骊:这里共有约223万块光伏板,相当于62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是老挝最大的光伏项目。这些光伏板都是由中老两国员工共同搭建完成的。

老挝人民革命党乌多姆赛省委书记 本空·腊将鹏: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示范工程,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对促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由中广核与老挝地方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当地共有30多个企业单位参与建设,带动1000多人就业。

总台记者 杨探骊:通过中老500千伏联网线路,老挝可在电力富余的时候向中国云南输送电力,而在电力紧缺的时候接收中国的反向供电。以此,两国电力就实现了双向互通。

第二站:越南

总台记者 王悦舟:我身后的就是世界第二大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垃圾发电项目——越南河内朔山垃圾发电站。这座由中资企业建设和运营的垃圾发电站,解决了越南首都垃圾围城的难题。过去,这周围曾经是河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每天从河内市区运来的数千吨垃圾要填埋在这里。大量的垃圾造成的恶臭,让周围几公里之内的居民都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

中国某环保能源公司(河内)董事长 李爱军:河内朔山垃圾发电项目的投产使得整个垃圾处理联合区基本上闻不到臭味,周边的环境也变成了青山绿水。

总台记者 王悦舟:朔山垃圾发电项目每天可以处理超过5000吨垃圾,占河内每天产生垃圾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这些垃圾被倾倒在储化池中之后,就进入了负压环境,即便是站在附近,也几乎闻不到臭味。

中国某环保能源公司(河内)总经理 李轲:我们项目每天的发电量在210万度左右,上网电量在185万度左右,能满足18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我们的上网电量占河内居民用电量的十分之一。

总台记者 王悦舟:朔山垃圾发电项目实施了很高的环保标准,垃圾焚烧后的灰渣被处理成完全无害的建筑材料。同时,在垃圾发酵渗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在经过多道无害化处理之后,也完全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可以供人们直接饮用。

第三站:韩国

总台记者 唐鑫:在韩国庆州,净零碳排放项目展示馆吸引眼球。“繁荣”是这次APEC会议的主题之一,繁荣的未来离不开绿色发展。从老挝群山中的光伏基地,到越南的垃圾发电项目,再到净零排放的新技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成为亚太地区的广泛共识。中国正以创新科技和开放合作,为区域繁荣注入持续不断的绿色动力。

监制丨曹毅 李风 策划丨何欣蕾 记者丨杨探骊 王悦舟 唐鑫 摄像丨黄耀祖 苏子杰 雷昊 编辑丨程浩 肖颖 统筹丨翟磊 杨探骊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