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行纪|“死亡之海”开出“生命之路”

天山行纪|“死亡之海”开出“生命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新疆频道 2025-10-31 20: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首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向着沙漠腹地蜿蜒。

沿着这条沙漠公路,有长达436公里的防护林,2000多万株红柳、梭梭等植被将漫漫黄沙遮挡在身后,守卫着这条路的顺利通行。

在防护林的护佑下,562公里的沙漠公路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王成凯 摄

30年前,这条沙漠公路建成通车后,有人曾断言,公路会因被沙漠掩埋而逐渐废弃,但中国人用生态固沙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如何在这里培育出适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生存的植物?

沿着公路继续前行,就是塔中沙漠植物园,已是深秋时节,叶子已经不太绿了,有点灰蒙蒙的,但是能看出来草木都长得很茂密。“植物园就是为建设沙漠公路防护林而设立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说。

秋日的塔中沙漠植物园。汪涛 摄

为找出适宜在沙漠生存的植物,塔里木油田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开展了一场“选拔”,红柳、梭梭、沙拐枣脱颖而出。2003年8月,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塔中沙漠植物园同时挂牌。

2005年5月,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竣工,经过20年的精心培育管护,436公里长的防护林植被平均高度已超过2米,现在已有超过百余种鸟类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移栖息。野兔、沙鼠、沙狐等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态小环境逐步形成。

一批野生鸟类沿着生态防护林这条绿色长廊,陆续到塔中“安家”。汪涛 摄

塔里木沙漠公路在防护林的掩映下,宛如一条绿色“绸带”,镶嵌在无垠的流动黄沙之中,用盎然生机与蓬勃活力点亮了荒凉的沙漠,诉说着中国人在与沙漠的斗争中改天换地的伟大奇迹。(人民日报记者李亚楠)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