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一集《法治基石: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解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尊崇法治、厉行法治毫无疑问是关键原因之一——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保障。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一集《法治基石: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姚建龙带你解读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短视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纪录片学院共同拍摄制作。

中国的法治建设,从来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注重借鉴各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注重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
“正义可以宽容,法律也能温暖”。中国司法有着数千年的恤幼传统,其实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代中国司法中折射的一个侧面。
法治并没有单一的模式。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法治的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拥抱共性体现开放,尊重差异彰显智慧,而最真实的评价尺度,终究在于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人民生活平静而祥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中国自古以来所追求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泰民安的社会治理理想,正在新时代成为可触摸的现实。

法学所创建于1959年,创始所长是雷经天——他曾经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代理院长,他所审理的最著名案件是黄克功案。雷经天所长奠定了法学所的红色基因,袁成瑞、徐盼秋、叶芳炎、潘念之、齐乃宽、张汇文等一大批红色法学家都曾经在法学所工作。他们所追求与呵护的法治理想,也正由新一代法学所人所接续和传承。
生逢法治时代,是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幸运。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每日更新一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6位法学专家结合亲身经历分别以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六种语言,围绕现代化的法治基石、法治化营商环境、民法典的温度、法治助推美丽中国、数字法治的中国表达、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等主题展开解读。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践行国家高端智库使命担当,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