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故事・智库说 | 张艳:在规则中对话——中国数字法治的制度表达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五集《在规则中对话:中国数字法治的制度表达》。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 | 张艳:在规则中对话——中国数字法治的制度表达

来源:上观新闻 2025-11-07 13: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五集《在规则中对话:中国数字法治的制度表达》。

一个国家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不仅从技术维度,更从法治维度?

什么样的规则,既能保障安全、构建信任,又能实现国际对接?

中国数字法治的发展,不仅是法律的发展史,更是一段制度建设、实践落地和对话展开的历程。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五集《在规则中对话:中国数字法治的制度表达》,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张艳研究员带你解读数字法治的中国表达。

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法治的故事・智库说》系列短视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纪录片学院共同拍摄制作。

目前,中国在数字领域有三大关键法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

近年来,中国的数字法律框架在不断完善。比如,2023年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服务提供者必须标注AI生成内容,并对算法进行备案。与此同时,多个地方正在探索数据确权和数据资产登记的试点工作。

中国的数字法治不再是抽象的愿景,而是已经成为现实。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制度正在“走出去”。越来越多德国企业发现,中国的数字规则不仅已经建立起来,而且在逻辑和结构上可以与国际标准相衔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度型开放”。

这并不是照搬国外规则,而是探索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在国际上实现对接的制度方案。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的规则,不只是能用,还能讲清楚、对得上、被信任。我们不但在为自己建立数字秩序,也在为世界提供一种可理解、可预期、可合作的制度选择。

这,正是中国对数字时代的回应——以规则为基石,以信任为纽带,以责任为共识。

《法治的故事・智库说》每日更新一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6位法学专家结合亲身经历分别以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六种语言,围绕现代化的法治基石、法治化营商环境、民法典的温度、法治助推美丽中国、数字法治的中国表达、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等主题展开解读。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践行国家高端智库使命担当,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

【责任编辑:王文倩】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