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为何对巴尔干情有独钟?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2-18 08:55:50

中国日报网12月18日电(远达)中国总理李克强再访欧洲,出席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去年,李克强在布加勒斯特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进行了会晤。“16+1”倡议似乎做出了很大承诺。在那次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呼吁开展广泛多边合作,未来五年使贸易和投资额翻番。

去年论坛取得的成果,是关于建立全面、友好、合作型伙伴关系的四点提议。该提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加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发掘经贸潜力,启动大批合作性项目,以及促进人文交流。

《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2月15日发表乔治•马歇尔欧洲安全研究中心教授Valbona Zeneli的分析文章称,为什么中国大举投资债台高筑的巴尔干地区国家?

为什么中国对巴尔干如此感兴趣?尽管某些国家(如希腊和塞尔维亚)可能有些吸引力,但事实中国上对整个巴尔干地区都感兴趣。

中国的兴趣似乎不限于市场。事实上,巴尔干作为贸易市场的地位可以说不值一提。中国似乎对获取该地区大宗商品也不是很感兴趣,尽管巴尔干地区盛产自然资源。相反,中国的主要兴趣似乎在基础设施和西欧市场。

从长期看,中国将塞尔维亚视为巴尔干地区的一个战略伙伴,而且认为贝尔格莱德可充当欧洲交通枢纽的角色。2013年11月,中国和塞尔维亚签署了一份在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之间修建一条高速铁路的协议。施工定于2015年开始,并将于两年内完工。该高速铁路的修建表明了中国对基础设施项目感兴趣。该项目耗资25亿欧元(合31.12亿美元),通过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融资,由中国的国有企业执行。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工人数量同样值得注意。

仔细分析之后可见,此举表明了中国的战略意图:确保它进一步获得西欧市场的准入,推动自己的商业活动。中国的目的之一,是推动新丝绸之路项目,加速对区域基础设施联系的投资,并建立一个包含港口、物流中心和铁路的巨大网络,以分销中国产品并加速东西方贸易。

该网络的起点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自2009年,该港口已源源不断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其中一部分通过全球航运巨头中远太平洋进行投资。比雷埃夫斯于是成为中国商品进入欧洲的主要门户,将中国出口商品的航运时间缩短了一周。中国还对希腊塞萨洛尼基港和黑山巴尔港表现出了兴趣。

中国将第一个物流基地设在希腊Thriasis中心后,接着在该地区继续修建物流基地。新修建的一条穿过巴尔干地区的高效铁路线路,完美地体现了这一快速分销网络。

然而,考虑到巴尔干地区生产率低的问题,可以推测,中国已准备好牺牲短期利益,与此同时重点实施贸易替代的投资战略。按照该战略,中国投资者将在欧盟边缘地区开展业务。根据巴尔干国家与欧盟签署的一系列自贸协议,这可能会帮助中国企业绕过贸易限制,将产品直接出口到一个拥有8亿人口的市场。

中国还希望通过长期战略投资,发掘巴尔干半岛未经开发的商业潜力。中国正打算进军当地战略市场,不仅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而且投资能源、电信和农业。

虽然巴尔干能源行业格外具有诱惑力,而西方的公用事业公司因害怕投资有风险而止步不前。中国将根据绿色信贷指令(Green Credit Directive)力争成为清洁能源利基市场的领先者。巴尔干市场正好为其施展绿色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提供了机遇。

事实上,中国已在塞尔维亚能源行业进行了很多投资。例如,中国与塞尔维亚国家电力公司EPS签署了一项价值20亿欧元的协议。中国还与波黑签署了包括价值3.5亿欧元的斯坦纳瑞(Stanari)项目在内的多项协议。

另一方面,债台高筑的巴尔干地区亟需重要的救援方案和基础设施投资,非常欢迎外国投资者。对转型中的巴尔干经济体而言,缺少新建投资一直是个难题。这些转型中的巴尔干经济体吸引的投资还不到全球总投资的1%。巴尔干宽松的监管制度和公共采购规定,以及其独特的劳动法规,使巴尔干的投资前景显得更有吸引力。

中国—中东欧倡议似乎与中国在其它市场采取的渗透战略类似,比如中国—拉美经贸合作论坛。

过去10年来,中国-拉美贸易增长了20多倍。如今,中国已取代欧盟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拉美拥有最大份额的双向贸易。中国用大量出口商品充斥着拉美市场,同时从该市场进口自然资源。中国在拉美不断扩张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中国的目标是,在拉美能拥有与美国一样大的市场。

显而易见的是,巴尔干各国经济状况糟糕,亟需投资。中国似乎意识到这一点,而在欧盟边缘地带开设业务是在巴尔干地区敲定投资交易的第一步。中国正在一个与西欧联系紧密的地区构建资产并购买期股。中国资本充裕而且做好了斥资的准备,因此在对巴尔干的投资竞争中,可能胜过很多西方国家。毫无疑问,中国的投资会使之赢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编辑:王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