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19日电(远达)中国人口占全球总数的22%,但耕地面积仅占全球耕地面积的7%左右。今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造访阿根廷农场时曾表示:“中国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13多亿人口吃饭问题。”《欧亚评论》杂志网站12月16日发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Loro Horta的评论文章称,为了养活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中国开始投资非洲、南美、中亚的土地,并展开相关研究。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富有,食品消费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巨变。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1985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肉类消费翻了两番,达到每年人均59.5公斤。未来,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的不断壮大,肉类消费可能还会持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肉类消费将增长35%。同时,中国对咖啡、香料、部分蔬菜及热带水果等西方美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中国耕地面积因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收缩,例如水土流失、滥砍滥伐以及河流和湖泊的污染问题。今年7月,有官员称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40%。
在不久的将来,粮食需求的上涨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令中国养活自己的难度变得更大了。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既经历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也经历了某些产品的短缺。
2013年,中国进口的谷物产量占国际市场的4%,这一数字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持续上升。
部分中国政府官员也曾谈到海外进口这一问题,并将其作为对国内生产的补充。 2010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近年来,中国投资海外农业和土地租赁的数量稳步上升。21世纪初,中国企业开始投资老挝和柬埔寨的农田,随后逐步拓展到更远的地方。中国在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都拥有全资或合资农场。
在莫桑比克,湖北企业万宝粮油有限公司投资2.5亿美元开发加扎省稻田项目。2013年11月,当地官方媒体引用莫桑比克农业部全国经济局局长Raimundo matule的话称,一些中国大型企业有望为莫桑比克农业部门投资25亿美元。在安哥拉,中信建设有限公司除拥有2个面积达1万公顷的农场外,还承诺投资50亿美元支持当地农业发展。
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是典型地广人稀的大国。安哥拉土地面积达到12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600万。
中国与东南亚邻国关系的持续紧张加大了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农业投资的吸引力。未来几年内,非洲可能成为中国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商。
在巴西、秘鲁、阿根廷和墨西哥,中国企业也租赁了大片土地。还有消息称,中国从人烟稀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租赁了100万公顷的土地。在土地方面,中国最雄心勃勃的投资当属与乌克兰签订土地租赁项目。中国将从乌克兰租赁300万公顷土地用于粮食生产和生猪饲养。2010年,有报道称中国企业要求从哈萨克斯坦租赁100万公顷土地种植大豆和小麦。外界认为2010年中国从海外租赁或购入了200多万公顷土地。2011年,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宣布投资15亿美元开发阿根廷里约内格罗州的30万公顷土地。
然而,中国农业的海外选择有回报,也有风险。曾经相对稳定的乌克兰近期却陷入混乱,这说明万事皆有意外。土地是一个涉及人类最原始恐惧的敏感问题。在哈萨克斯坦,当地人近乎偏执地担心中国通过贿赂当地官员抢夺哈萨克斯坦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土地。
中国并不是唯一对非洲感兴趣的国家。巴西、日本、韩国和一些海湾国家也在非洲租赁了大量土地。在这方面,巴西远超中国,至少在莫桑比克是如此,巴西已在该国北部地区租赁了50万公顷土地。巴西在该国的土地交易引发的争议与猜疑远远低于中国。据报道称,巴西企业在莫桑比克生产大豆。连续几年来,巴西一直是中国大豆产品的重要供应商。看来,巴西人比中国人抢先了一步。
尽管风险重重,但中国投资海外农业的步伐不会停止。
然而,我们不能把中国租赁海外农场的行为视为单纯的土地争夺战。这一问题要复杂得多。中国已经为非洲地区的农业研究中心投入了数亿美元,有力地提高了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非洲粮食短缺。许多中国农业科学家正在非洲等地工作,共同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虽然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正在为中国提供谷物、大豆及肉类等农产品,中国借助自身投资和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巩固非洲及其他地区的粮食安全。中国的长期战略目标也许是提高非洲生产农业剩余的能力。这既能解决非洲大陆长期存在的粮食短缺问题,也能满足中国对进口粮食的需求。
如能公开、透明地执行此类投资、尊重当地社群,中国海外农业投资项目将带来可观的收获。事实上,某些国家——尤其是安哥拉和津巴布韦——都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与东道国均能从这些投资中获益匪浅 ——前提是,双方都有建立互惠互利合作伙伴关系的远见。
(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