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19日电(远达)中美两国11月12日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就减排问题做出了承诺,两国会遵守它所做出的减排承诺吗?彭博评论12月17日发表Adam Minter的文章称,中国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给了我们乐观的理由。非政府组织“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IPE)”上周二发布报告披露了一些在华上市企业超标排污情况。初步来看,这些数据似乎坐实了有很多中国企业在违规排污的说法。
然而,这些数据能公布出来,本身就反映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经过几十年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之后,中国现在似乎终于愿意向国内大型企业施压,甚至以点名批评这种方式来遏止污染。
IPE的报告是带有舆论谴责性质的。2679家受调查企业中,有1092家被发现在2014年8月至10月期间有过违规排污行为,其中包括36家上市钢铁企业中的34家,近80%的上市电力公司。
这种透明显然是政府最高层决策的结果。中国中央政府要求国内15000家最大的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测,并披露它们向空气和水中排污的情况,而IPE报告中所搜集和研究的数据正是由此得来。这项政策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而在此之前,政府已经在促进环保透明上开展了一些努力,例如中央政府在2012年要求国内城市监测和披露空气质量实时数据。
中国政府为何推动透明?毕竟,中国政府本身可能就已经掌握了污染数据。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中国这么做是为了在国际气候峰会上取悦其合作伙伴,这么想也没什么错。但实际上,它更有可能是希望安抚日渐怀疑政府环保诚意的国内民众。按照这种思路,数据披露可以理解为是在为后续空气治理的切实举措做铺垫,例如关闭燃煤发电厂。
习近平主席似乎并不满足于在污染治理上实施这种半吊子举措。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发布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治理指令。如果说习近平是在前所未有地为公众获取排污数据大开方便之门的话,那么有可能他是希望公众能够通过社会媒体等途径让企业和官员为排污担责。
中国政府重视在国际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进展,而且从披露污染规模和来源这种做法中找到了新的利益,因此应该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