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29日电(远达)新加坡一项研究报告和中国网民投票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宜居水平欠佳。
《联合早报》12月29日报道称,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针对100个大中华城市进行城市宜居指数研究发现,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都被抛在排名30位之外。首都北京排名第44位、上海第31位、深圳第35位,而广州是四大城市中表现最差的,排第67位。
而根据2014亚太城市建设与发展峰会组委会所发布的网络投票评选结果,这些一线城市也与十大生态宜居典范城市无缘。
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陈光炎向本报分析,大陆一线城市表现欠佳主要是因为政府管理效能及城市治安工作未达市民预期。
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是在昨天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2014亚太城市建设与发展峰会上首次深入解析“2014年大中华宜居城市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新加坡原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是本届峰会的演讲嘉宾之一。
本届峰会由中国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城市建设》杂志社、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主办。世界银行和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是特邀单位。
研究报告的宜居性总体排名显示,大中华地区十大宜居城市依序为澳门、威海、香港、烟台、厦门、台北、潍坊、南通、常州和南京。
其中厦门和南京也出现在网络投票评选的“2014年度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的十佳名单中,另外入选的八个城市包括桂林、昆明、大连、贵阳、兰州、乌鲁木齐、临沂和达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提出考核干部政绩“不简单以GDP(国家生产总值)论英雄”,“既要GDP,又要绿色GDP”,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追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效益,强调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陈光炎在总结报告时指出,本次研究将宜居性具体化为五大类别,将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人民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报告所采用的五大类别的特点:经济活力与竞争力强调的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增长率;国内安全与稳定包含法律和秩序的维护、自然灾害的缓解及国家对战争的阻止等指标;社会文化状况采用的指标包括交通便利、医疗保健、教育、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接受程度、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政治管理更重视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及效能,而不以人权、民主作为指标。
第五大类别环保与可持续性是该报告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不仅表现人类对后世福利与治理环境的责任,也强调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而对自我私欲加以抑制。
澳门宜居总体排名第一
宜居性总体排名第一的澳门在五大类别中,除了安全与稳定排名第六,其他类别均高居榜首,成绩骄人。
目前,针对城市宜居程度的研究调查,主要分为美世咨询公司的生活质量调查、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的全球宜居性指数、英国杂志《单眼镜》(Monocle)的最宜居城市指数,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报告。他们的报告一般采用的研究类别分为五至十大类,指标介于11个至39个。
而亚洲竞争力研究所采取的框架则是五大类别,个别类别又细分为8至40个指标,并在所调查的100个城市进行随机电话采访,每个城市收集300份成功回复。
受访的世界银行中国·韩国·蒙古国局长郝福满(Bert Hofman)在会后向本报表示,亚洲竞争力研究所采用的分类指标非常全面而且具原创性,特别强调居民的需求,世界银行将依据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纳作为参考,并关注那些需要加强的领域。
郝福满认为,这项宜居指数将有助于中国政府改善居民生活,实现宜居城市的目标,中国地方政府不妨按照各自地方情况加以利用,作为施政的参考。
马宝山在讲话时则警惕,城市宜居性排名不是选美竞赛,不代表城市未来表现,沉迷于排名是错误并且危险的。他也指出,许多中国城市正在建设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大规模的环境工程,这些民生工程最终都将大大提升城市的排名。
马宝山表示,根据新加坡建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城市的经验,“我们相信不牺牲环境也能取得经济成长”。在继续向其他城市取经的同时,新加坡也有责任与其他城市分享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经验。
(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