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月15日电(远达)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许多工程规模浩大,不但堪称“中国之最”,还夺得“世界之最”的桂冠。
《纽约时报》记者DAVID BARBOZA1月13日报道称,这是个奇异的规划——在亚洲最活跃的一个地震带上,深挖一条比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长出一倍、造价高达360亿美元的隧道。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水下隧道,用铁路连接中国北方两座港口城市。
在中国各地,造价动辄数十、上百亿美元、同样雄心勃勃的项目已经上马,比如世界最长的大桥、世界最大的机场以及世界最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耗资800亿美元的南水北调工程绵延1500英里。
中国有筑造此类巨型基建工程的传统。从长城到大运河再到三峡大坝,数百年来,这个国家一直用庞大的公共建设项目展示着非凡的工程技能和经济实力。
2014年11月,手握重权的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包括新机场和新高铁在内的21个超大基建项目,总投资额接近1150亿美元。
“中国对大型项目的偏好由来已久,”经济学家、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级研究员黄育川(Yukon Huang)说。“它是这个社会的血脉和文化的一部分,是骨子里的东西。工程只有够大,才能对这个国家有影响。”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一家智库。
中国坚信史诗般的大规模工程建设有其价值和必要性,工程师们正制定未来数十年的规划。
上海这个有2500万居民、无比富庶的大都市被视为典范。由大型机场、地铁、污水处理系统、发电厂等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网络,为这座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该市欣欣向荣的金融中心,工人门正对上海中心大厦进行最后的修饰。这座大厦耗资24亿美元,高2073英尺(632米),是世界第二高建筑。排名世界第一的是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高2716英尺。
再往东看,该市正建造世界最大的游乐场——上海迪士尼乐园。等到2016年前后开业时,它会被面积为225英亩的“魔法王国”主题公园环绕起来。该项目的总投资预计在50亿美元以上。一家上海市属国有企业为其提供了一部分资金。
上海负担得起上述大手笔的投资。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既是金融中心,又是热门旅游胜地。
但其他城市就未必有办法为此类大型基建项目买单了。
为了打造一些人所说的纽约的翻版,天津市大规模举债,在北京东南约70公里处兴建以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和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为模板的城市综合体。
而在大连这座有600万人口的北方城市,拟议中的通往烟台的水下铁路隧道,只是一个宏大方案的组成部分,该方案中包括一个全长163英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此外,大连还在建设号称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机场预计耗资43亿美元,建在填海而成的人工岛屿上,面积超过8平方英里。
“在经济衰退,资金和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时,加快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合情合理,”目前供职于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中国局局长杜大伟(David Dollar)说。但“如果支撑增长率的是修建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增长率最终会大幅放缓,暴露出相关基础设施真的完全没有必要”。
支持者称大型项目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大型水坝和风力发电厂能减少碳排放,而大型运输项目能有助于降低石油消耗,进而实现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其他一些大型项目可能会巩固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去年11月,政府宣布已开通了连接中国东部和西班牙的铁路货运线,出厂的商品只需20多天便可抵达西班牙。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远远超过了大名鼎鼎的西伯利亚大铁路(Trans-Siberian Railway)的里程。
中国也看到了这类项目隐藏的利益,包括能获得科技领域新的专业知识。
桥梁建设因此在中国成了奥运会比赛一般。2007年,杭州建成了当时最长的跨海大桥。此后,记录在这个国家频频被打破。目前各种类型的桥梁的最长记录都由中国保持,还有最高的桥梁,而2011年,东部城市青岛的一座长达36.48公里的大桥,接过了最长跨海大桥的称号。
“对中国来说,这么做很大程度上和构建民族认同有关。大型项目和这一点是契合的,”在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执教的本特·弗吕布耶格(Bent Flyvbjerg)说。弗吕布耶格是大型项目研究领域的权威。“这是一座灯塔,让我们所有人看到中华民族的能力。”
这也是政府希望国有企业能输出的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而这一点已经实现了。波士顿正在从中国购买地铁列车。阿根廷、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已经请中国升级它们的基础设施。上月,中国的施工队在一条贯穿尼加拉瓜的运河工地开工。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投资500亿美元,有一天可能会与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相匹敌。
“他们认为自己将会给全世界其他所有地方修建基础设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黄育川说。
中国正在以此扩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疆土,提出越来越大胆的方案。最近,有人提出修建一条“跨国铁路”,通过在俄罗斯和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海底挖一条隧道,将中国和美国连接起来。相比之下,大连这条隧道的规模就很小了。
“技术已经具备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隧道项目方案的顾问王梦恕说。“想想看,如果能修一条通向北极的铁路,那我们去北极就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