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2015年的中国外交政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1-21 09:32:18

中国日报网1月21日电(远达)随着中国不断在世界舞台上崛起,2015年中国外交有哪些方面值得人们关注?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网站1月13日发表该研究所亚洲项目高级顾问研究员Tim Summers的分析文章称,外交将继续成为中国领导人议程上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预计中国会积极推动经济外交,逐渐改革国际秩序,但不会在坚定的立场上做出任何让步。

自2013年年中以来,中国外交最出人意料的一点就是中国领导人对外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前任所有领导人相比,习近平不仅出访过很多国家,而且在国内接见了很多外国领导人。李克强总理在国际上也非常活跃,其与东南亚及欧洲领导人的磋商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由于政策资源面临竞争性压力,中国领导人高水平的国际接触本身就非常具有启示性。 中国领导层对外交的关注推动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局势发展。2014年6月,中国举办了亚信峰会。这引起人们怀疑中国是否企图发展将美国排除在外的亚洲区域主义。然而,11月在北京主办的APEC峰会及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成功会面打消了这些忧虑。中美两国就碳排放、技术和军事交流签署多个双边协议。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外交一直试图在与现有国际秩序接触,通过实际行动改革现有国际秩序,两者之间取得平衡。2014年,中国势头更明显。中国筹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尤其值得注意,尽管美国劝说几个重要国家不要参与。

亚投行的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筹建及丝绸之路基金的成立,都出于和整个欧亚大陆保持接触这一目的。

所有这些倡议都不是单边行为。这些举措合起来构成了旨在改革现有国际秩序的步骤,比中国之前采取的步骤还要积极。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更加温和,旨在增加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并支持二十国集团。

但这些举措不应被视作中国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即某些人所预测的中国统治之下的世界秩序的企图。这些人认为,未来中国与亚洲的关系与过去清王朝的地区霸权相似。中国与1945年后成立的国际制度一直保持紧密接触。某种程度上看,中国目前对国际关系的把握类似于一种理想化的战后全球秩序,体现了互不干涉原则和国家的主权平等。因此,中国强调联合国在国际决策中发挥的作用。

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中国领导层的意图。这次的语气较为温和,而且传达的重要信息是政策的连贯性。习近平谈的是“改革”而不是修正国际秩序,没有暗示中国正准备发挥全球领导力,或展望很快将赶超美国的实力(尽管中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接近)。

这些对2015年的国际事务意味着什么?

首先,中国的经济外交将不断壮大,覆盖更多地区和国家。中国可能会试图利用经济外交而非通过妥协其长期立场,修复被海事争端破坏的地区关系。经济也有可能日益成为中国在同美国接触时考虑的一个重点。

第二,我们预计中国会变得温和,推动现有体制机制内部的改革,而如果国际社会的改革呼声不强,中国则会诉诸其它解决方案。这表明2015年中国的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其它国家的接触方式,尤其是美国。美国反对成立亚投行,错失了一次向外界证明它并没遏制中国崛起的机会。

第三,发展中俄关系仍然是中国考虑的优先事项,西欧在中国政策的优先次序中仍将靠后。

另一不大可能发生变化的关系,是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11月习近平主席和安倍晋三首相的会晤,使中日关系在2014年年底看起来好于年初。尽管中日之间爆发军事冲突的预测值得怀疑,但中日关系的本质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总之,2015年的中国外交值得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