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月1日电(远达)阿里巴巴与工商部门的冲突引发外媒密切关注。
《金融时报》查尔斯•克洛弗1月29日报道称,分析师们关注着围绕国家工商总局白皮书的仍在演变的局面。该局在周三发布这份文件,并称其在去年7月与阿里巴巴开会时,讨论了白皮书的各项结论。国家工商总局补充称,“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
这就引发了一些问题:阿里巴巴是否在IPO之前向投资者隐瞒了重要信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能会在美国引发法律行动。
在面向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一个电话会议上,蔡崇信否认国家工商总局提到的7月会议谈到了白皮书覆盖的主题。
《金融时报》 Lex专栏1月29日发表评论称,阿里巴巴控制着中国电子零售市场的大约80%。它不可能完全避免有问题的商品。该公司已采取高调措施打击假冒商品,自2013年初以来为此投入1.6亿美元,并雇用了一支2000人的团队来监督旗下网站。
阿里巴巴直接雇用逾3.4万人。它拥有7万“淘宝村”商家,为农村地区带来电子商务和就业机会。去年,该公司宣布将在未来三到五年投资16亿美元,以提振农村地区的在线购物。具有潜在破坏性的调查表明,该公司的规模、成功以及在(中国官方正试图促进的)消费者经济中所占的核心地位,并不能使其免受监管部门的监督。阿里巴巴大而重要,但它不是不可侵犯的。投资者应牢记这一点。BBC中文网1月29日报道称,口水战才开始,代价已经显现:星期三,阿里巴巴股价下挫4%,跌至98.45美元,市值蒸发110亿美元。时值阿里巴巴公布第四季度财报之际,这一交锋更增加了阿里股价的不确定。
中国网络经济专家、中国科学院教授吕本富说,此次双方争端源于对电商平台商品的监管职责不清所致,而工商总局觉得阿里态度傲慢,双方没能谈拢,导致口水战升级。
研究中国经济的美国专家、现在密歇根大学任教的尼古拉斯·拉迪说:“这可能是工商总局想表明他们在追查外资企业时、也不会放过本国公司。有什么比批评这条食物链的最上端更好的目标呢?”
的确,过去一段时间,工商总局对包括微软、宝马、奔驰、奥迪、强生等跨国公司展开了反垄断及操控价格的调查。相比微软那样表示“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回答相关问题”、或者如宝马等认罚,淘宝网的高调反击则出乎意料。
也有分析人士说,淘宝能发声明、点名监管者姓名、投诉工商总局的事实本身,也说明今天相对宽松的环境。
只是,这种宽松能否修复阿里与政府的“恋情”仍是个未知数,毕竟说话算数的不只是马云,而是大大小小的股东。
《纽约时报》1月29日报道称,阿里巴巴旗下最大的网站淘宝网起到的是一个集市的作用,小商家和个人可以在该网站上出售从汽车配件到中药、鞋子的各种物品。阿里巴巴过去曾表示,由于淘宝上商品繁多,他们无法清除有关假冒及危险商品的信息。
阿里巴巴在上个月表示,该公司在2013及2014年投入1.6亿美元打击在其网站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但仍有很多公司抱怨称,阿里巴巴清除盗版商品的行动可能会很缓慢。还有一些公司则指出,被移除的商品通常很快就会以不同的商品名重新出现。
为了提高在国外的声誉,阿里巴巴采取了另一项举措,阿里巴巴表示,该公司将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合作,确保美国监管机构禁止出售的商品不会出现在该网站。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直言不讳地讨论敏感问题而闻名,他在过去也曾叫板监管机构。最著名的事件是,马云于2013年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批评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称中国的金融系统只为大公司服务,忽视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