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将成第一机器人大国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09 08:53:32

2017年中国将成第一机器人大国

2月7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医务人员操作机器人为一位58岁的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手术。(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日报网2月9日电(远达)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使用日益广泛。由于大力推动汽车和电子工厂自动化,到2017年,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任何其它国家。

路透社日前报道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月5日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尽管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其在机器人密度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工业化程度更深的国家。在中国制造行业中,每万名工人仅对应30台机器人,而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数字为437台、323台、282台和152台。

IFR预计,随着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竞相在中国建厂,加之薪酬增长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侵蚀,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增长逾1倍至42.8万台。

IFR秘书Gudrun Litzenberger表示:“企业将被迫加大在机器人方面的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她还表示:“现阶段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是汽车行业,未来2到3年将是电子产品行业。”

“中国制造工厂自动化刚刚起步,”瑞士ABB机器人业务负责人Per Vegard Nerseth表示。“在过去两三年中,中国几乎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这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相关阅读:日媒:中国变身机器人大国 将超日成世界第一

《日本经济新闻》2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走向工业机器人大国 中国正在进行走向世界最大机器人大国的华丽转身。到2015年,中国按工业机器人新增设置台数计算有望超越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依靠人海战术成长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将面临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和人工费上涨问题,中国“世界工厂”的宝座正受到东南亚的威胁。中国将通过积极利用机器人来成为最尖端的生产基地。

机器人能轻松搬运重达数十公斤的铸件,并能迅速完成金属焊接。与头戴防护罩的员工一起,像人类手臂那样拥有多个关节的多关节机器人在发出机械音的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着作业。铸造需要在高温状态下熔化金属,因此对人类来说是严酷而危险的工作。

中国劳动力短缺严重

以江苏苏州的铸件企业苏州明志科技为例,汽车发动机部件等的生产采用了6台机器人。2014年将增加研磨用机器人。“依赖人力存在极限。希望借助机器人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该公司设备负责人如此强调。

“能用于哪些用途?”2013年12月,不二越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工厂举行的新型机器人说明会盛况空前。从事铸件和螺栓加工等的约20家当地企业参加了说明会。参与者都被用于组装和涂装的机器人的高速而准确的动作深深吸引。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台,有望与日本并驾齐驱。而到2015年将达到3.4万台,将比日本多出3千台,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国。而中国2005年的需求仅为4500台。换言之,将在10年里增加至8倍。

中国开始积极引入机器人的原因之一在于人力短缺。明志科技设备负责人带着阴郁的表情说,“由于严酷的劳动环境,年轻人一般不到3个月就会辞职”。

在中国,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转为了减少。同时高学历化不断发展,年轻人往往会拒绝“3K(辛苦、肮脏、危险)工作环境”,人工费也出现上升。中国领导层提出,2020年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在苏州市周边地区,与5年前相比工资上涨了近2倍。

安川电机表示,每引进1台小型多关节机器人,可以代替2名工人的工作量,在2年里即可收回成本。而在5年前,收回成本则需要3-4年。与人工费上涨相反,机器人成本的收回时间正在缩短,这也将促进机器人的普及。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致力于本国机器人产业的培育。中国领导层在截至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中转向了重视增长质量的路线。尤其是在有助于生产效率和品质提高的机器人产业领域,将以举国之力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化。安川电机中国总代表后藤英树分析称:目前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期”。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系统构建和引进后的维护将是课题”。已引进2台机器人的上海市一家汽车空调零部件厂商的副总经理如此指出。要有效利用机器人,需要构建适应客户需求的自动化生产线,但能完成这项任务的技术人员存在短缺。

积极培育技术人员

江苏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5月成立了机器人技术人员培育机构。该校教师陈小艳说:“培养熟练使用机器人的人才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安川电机和电装公司将提供总计17台机器人。学生将在制造一线全面学习从焊接到搬运、组装的机器人操作。

而在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相关研究自10多年前就已经启动,以风险企业等形式,已开始获得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政府下属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该公司的大股东,而产品为汽车工厂使用的焊接、涂装和搬运机器人。2012年的销售额为10.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

自主进入这一领域的中国企业自2010年前后也出现增加。与日欧的最新机器人相比,技术仍然存在差距,但通过不断积累生产经验,追赶日欧企业的可能性很大。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的趋势正在扩大。中国能否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将取决于机器人带来的工厂革命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