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应“经亦求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02-09 09:51:46

  “冷思考”中出科学对策

  针对当前的“国学热”,众多专家、学者开始了“冷思考”。5位全国著名国学教育家、专家联名发出《学国学“经亦求精”的公开信》,呼吁尽快加以规范和引导,让国学教育“路子走正,方法科学,效果优质”。

  传播国学,首要的是弄清国学的本义,准确把握古圣先贤的思想。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任王殿卿认为,要加强对国学教育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界定,分出哪些是应当继承的精华,哪些是该舍弃的糟粕,有扬弃地继承。要坚持继承和发展互相促进,适应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找准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在“结合与创新”上下功夫。

  如何遵循教育认知规律、提高教育效果?李刚认为,要针对不同受众的情况,加以分类指导。分清人文背景、文化基础、从事职业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施教办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智慧,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考察、调研,专家、学者认为,要尽快建立健全国学教育体系。曲阜师范大学国学教授骆承烈提出,可分纵、横两个方面展开。“纵”即各级政府推动,做到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如成立弘扬传统文化指导促进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掌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加强引导与调控;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巡回演讲。“横”则要让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形成良好的氛围,使普及效果不断提高和深化。

  “教育部门应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并加快推进力度,审慎而积极地开放和改造现有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如在语文教材上不能‘去古典化’‘去乡土化’;教学方式上,应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改‘一刀切’为因材施教等等”,王建平提出,“应对民办国学私塾、学堂、书院等予以政策支持,对各方面都完善和成熟的,使其名正言顺,让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竞争。可以考虑借鉴广东潮州的做法,批准一些民办的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国学教育学校,使学习内容、学籍从纵向上衔接起来。对已办学校质量较好的优先批准,已办学校尚不合格的,要加强指导,达标后可批准。废除一些地方有关民办国学幼儿园孩子不能上公办小学等不合理规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