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离家,是为了回家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17 09:22:01

中国日报网2月17日电(远达)在中国,春节意味着团圆。人们不管在哪里打拼,也会从天南海北回到家乡,看望老父母,亲近兄弟姐妹,欢欢喜喜过大年。

《联合早报》中国早点专栏2月16日发表沈泽玮的文章称,一年一度的春运到来,中国37亿人次的乡愁集体迸发,拼凑成壮观的人口大迁移图像。

农历春节的意义在于团圆,为了一家团圆而回家。回家,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又掺杂了多少的复杂情绪和体力透支。人群熙熙攘攘、大包小包,这当中又岂止是几包年货的情义重量。曲线买票、曲线回家,折腾又悲催,行动之浩大艰辛超过任何一次当代人类集体活动。

央视推出“春运说吧:让思念先回家”活动,在广州、西安、重庆、沈阳等人流不息的火车站设立红色小亭子,让返乡游子进入亭内对着镜头说话。大江南北口音各有特色,有的逗趣、有的哀伤,主题只有一个——回家。有女生在镜头前大方公布怀孕了,有抱着宝宝的年轻父亲说,今年最开心的事是宝宝学会走路,有两个大叔在镜头前推来推去不知说啥好,有大学生对女朋友大声说“我爱你”。

我给去年在广西田东采访过的民工老蒙打电话问好,他兴奋地说“还是老样子,快回家去了”。在广州按摩店常找的两位女技师,一个湖北人、一个河南人,我还没来得及在过年前再找她们疏通经络,她们就先一步回家去了。

两位女技师的孩子都交由父母在老家照顾,每逢春节她们都争取时间回家与父母孩子团聚。湖北技师十多年前外出打工,最早是在深圳一家车衣厂工作。她回忆说,第一次拿工资时,给妈妈买了个手镯,给自己买了条花裙,“几百块工资一下就花掉,妈妈说,你不要再给我买东西了”。河南技师只念到小学一年级,七八年前和老公到广州打工,最大心愿是赚够钱让孩子上大学,“我们没文化,总是希望孩子比我们有出息”。

民工对下一代的寄望总让我感觉到,家庭是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基石。2011年的中国人幸福观调查就显示,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家庭。“家庭和谐”被评为第一位,“健康”位列第二,“子女教育”被评为第三重要因素,“生活安全”列第四。

有评论认为,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导致离婚率大增。生育政策导致家庭关系中缺少兄弟姐妹,中国家庭制度正面临解体。但无论经历什么变化,望子成龙是经久不变的心愿,父母永远不会放弃对子女的培养。哪怕是经济条件匮乏的农民工也使劲想着挣钱,就为了让孩子有出头天。河南按摩技师就概括地说:“离家挣钱,不就是为了回家?”外出打工的孩子,不辞劳苦挤上一列列火车和大巴,不也就为了同在屋檐下的一次相聚,一年一次尽尽孝道?

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性凝聚力,发挥了重要稳定力量。当然,过于溺爱和扭曲的“中国式家教”也可能教出了一些老闯祸、行为出格的“官二代”或“星二代”,如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以及常被舆论提及的薄熙来儿子薄瓜瓜。

央视官方微博昨天图文并茂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贵州为过年返乡的农民工泡方便面的新闻。这满满的正能量画面还附带一句重要的话。李克强对农民工说,“这是家乡的味道,召唤你们尽快回家。国家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度,让西部进城务工人员尽早就近就业。”

不论新型城镇化是否真能搞成,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那个农耕文明中,一家人常年生活在一起吃饭聊天的热闹景象。中国经历了现代文明史上最迅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随着互联网和技术革新带来的创业机遇,下一波估计还有更多年轻人要离家出去闯荡。春运大迁徙的壮观场面只能年复一年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