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海外的中国生物科学家是时候回家了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17 14:49:39

中国日报网2月17日电(远达)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一些在国外学有所成的科学家纷纷回国创业,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路透社记者 Irene Jay Liu 2月13日报道称,在长三角生物科技园区,几十家创业企业正在努力研发药物,治疗糖尿病、乙肝、呼吸疾病和癌症等疾症。

尽管尚处于早期,但华领医药和信达生物制药等企业代表着中国生物制药创新的希望。他们的创始人生于中国、在西方接受教育,代表着中国最优秀生命科学家的回归。

这些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毕业,那时只有顶尖的毕业生进入了中国为数不多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项目。他们出国接受教育,并做到了世界顶级制药企业的高层职位。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政府的鼓励让他们选择回国创业,政府的支持包括高水平的研究实验室、补助金、贷款和政府风险投资等。

“为了在中国获得大规模资金,与有权势的官员和他们喜欢的专家建立关系,比搞好研究更重要,这是个公开的秘密。”从海外归来的施一公和饶毅在《科学》杂志(Science)2010年的一期中写道。

“如果海归想搞创新,学术界存在传统阻力和过时的做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说道。“民间行业才真正吸引大家创业。”

在最新的五年计划中,中国承诺向科学和技术领域投入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的生物科技是七大支柱产业之一。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4年的一项数据,中国在2007-2012年间生物制药研究的投资增加超过四倍,但与欧美相比仍相形见绌。

海归们创立的企业在纽约和伦敦上市,与大型制药企业密切合作,吸引着美国风险资本和跨国企业的投资。

“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特别是海归们的回归。他们将带来创新。”强生创新副总裁Jimmy Zhang说道。强生去年秋季在上海建立地区研发中心。

“我有时会问自己‘为什么回国’,我在美国过得非常好,我的家人仍在那里,”信达生物制药创始人兼CEO俞德超说道。“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心底总……想着回国做点事。生物科技在中国刚起步,因此你能对整个行业、整个国家产生很大影响。”

俞德超在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后学位,之后在美国生物科技行业工作了十年,2006年回国共创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中国首例单克隆抗体新药,并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他随后凭借中国和美国投资者的资金创立信达生物制药。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也是投资者之一,向信达生物制药92,903平方米的试验和生产设施投入了1.4亿美元。

海归陈力曾担任罗氏中国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官,2009年美国ARCH Venture Partners邀请他参加晚宴,并鼓励他单干。“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事,”陈力说道。他2011年使用中美投资者5,000万美元的资金创立了华领医药。上个月,华领医药完成了2,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海归创业者们正在权衡全球研发领域中的各种变数。金融危机、重大药品专利的到期、强强联合迫使大型药企重新排位,这些都给后来者研发有潜力的新药提供了机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