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大地上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17 14:49:39

中国日报网2月17日电(远达)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未来前景几何?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些问号备受国内外舆论的关注。

《东亚论坛》杂志网站2月16日发表该杂志编辑Peter Drysdale的分析文章称,如果认真研究过有关中国经济的大多数评论,人们可能会认为,中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经济增速在下滑,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不是已经破灭就是快要破灭,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如果其它经济体(比如澳大利亚)受益于过去十年左右的中国驱动的商品繁荣,它们可能也不会对中国经济展望持多大乐观态度。但中国经济继续以超过世界经济增速2倍的速度增长,而且若能保持这一增速,未来十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几乎将翻番。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国经济末日论的预测者担忧以下三大问题:一是缓慢的全球经济复苏以及过去的刺激性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投资和产能过剩;二是中国的增长模式已无法解决当前的严重问题,比如投资过剩和收入不平等;第三个挑战是提高已不断萎缩的劳动力市场的生产率,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后面两个问题是很深的结构性问题,强调了随着廉价劳动力的减少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耗尽,通过提高生产率而保持更高增长潜力的挑战。

因此,关于中国经济表现的真正问题似乎与保持高增长率、制造业劳动力减少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的问题没有太大关系。与中国经济表现相关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中国企业如何用尽量少的投入创造更多的产出,以及中国经济如何进行结构调整才能在各个行业、尤其是不断扩大的服务业中创造更高生产率的就业机会。

上海市市长韩正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上海市政府不再以GDP增速为关键考核指标。韩正认为,对一个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14500美元的城市而言,重要的是增长的“品质”和“效益”。“贡献反映在哪里?反映在创新的成果,包括体制创新,包括自贸区,”韩正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是另一位呼吁加大重视创新和结构性改革而非GDP增速本身的高层官员。

中国在创新方面表现如何?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才能最终决定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人们在讨论传统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退出历史舞台时,很少提到新模式下中国企业创新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过去,中国的工业增长靠吸收低技能制造业活动中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时还有国家强大的财政支持。这一经济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如今,中国正迅速成为创新机遇的中心。在专利数量和专利研发费用比方面,中国已跻身世界前列,与美日相当。全世界三家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中就有中兴和华为。互联网也正在为金融、商业和出版带来革命性变化。

私营企业正在推动制造业的尖端创新,催生全球领先的以IT业为驱动的服务型经济。海尔和阿里巴巴是无法通过仅仅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资本就能走到今天的。尽管在国家层面诸多事项仍有待继续商讨,但如今的中国政治经济环境中,已有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的空间。新的管理和创新优势不仅能帮助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而且能使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的地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指出,尽管传统制造业面临困难,但是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的“规则改变者”。黄益平称:“最近阿里巴巴在美国的上市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网上购物已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而且继续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快递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已达到世界级水平。国内大型机械设备、电工机械、廉价手机及其它产品的制造商正迅速赶超行业领军者。”例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计划将海尔转型成一家大型创新平台,打破传统的公司结构,使海尔成为一个促使员工从命令执行者转变为创新者的孵化器。

而矛盾在于,中国的生产率在2008年之前一直处于不断上升之中,但大多数研究表明,2008年后生产率上升出现了放缓。近年来中国私营企业部门开展的创新活动,还有待对中国的整体生产率产生影响。打造一个鼓励自由创新和人力资源投入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不仅对实现以上结果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成功地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