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中国新常态改善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3-03 11:41:29

 
 
美国专家:中国新常态改善民生
 
              2014年11月9日9时许,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作主旨演讲,对本届APEC主题“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做了深刻论述,并首次对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作出详细阐述。(新华网)

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丹•斯泰恩博克3月2日在《中国日报》发表文章称,简单地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当成经济困境来看是种误解。只要继续保持劳务市场活力、深化体制改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得到大幅提升。

文章说,此前,中国将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其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现在甚至还可以快速增长,但中国政府选择让其慢下来。因为现在的重点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而是要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3月1日起,中国央行分别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被解读为政府对当前增速放缓经济的支持。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说明快速工业化时代的完结以及中国人口转型的开始。2010年以来,工作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从其它国家来看,在经济不景气的欧洲和日本,增速放缓反映出需求减慢,美国经济则开始复苏。去年,尽管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疲软,但决策者们仍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以上,这还要归功于政府出台的各项“微刺激”措施以及央行的流动性注入。

尽管当时国内外的预期较为悲观,国外尤甚,但中国政府仍然在去年10月就完成了原本计划于年底完成的新增一千万就业岗位的目标。

那么2015年又将如何呢?2008年全球性危机爆发前,失业率是5%至6%,而政府在那之后的一揽子刺激计划把失业率维持在了5%。估计目前的失业率为5.1%。

显然,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和央行的流动性注入对劳动力市场起到了支撑作用。只要重要增长点的增长势头依旧低迷,那么就将继续执行更多的货币宽松政策。现在的通货膨胀率也是五年内最低的。

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劳动力市场也处在过渡期。一些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自2012年年底开始,劳动力就已经供不应求了。去年,城市劳动力需求仅下降2.2%,而劳动力供应则锐减了4.4%。

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不同于那种影响日本和某些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到二十年里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经济三十年来的增长都靠投资和净出口,但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者尝到了产能过剩的苦头,制造业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很消极。与此相比,中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却依然坚实。在非制造业行业中,消费需求因工资较大幅度增长而有所增加。

编辑 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