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一带一路”交响乐

作者:宋诚 来源:求是网
2015-03-10 19:00:51

  8日上午,王毅外长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外记者问答。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有关“一带一路”是否谋求地缘利益的提问,王毅外长作出精彩回答,他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方“独奏曲”而是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这一回答,既阐释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坚定立场,也有力回应了中国谋求地缘利益的居心叵测质疑之声。

  “一带一路”既古老又年轻

  说其古老,是因为古代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兴于唐代,有2000多年的历史。彼时,陆上丝绸之路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陆上通道。由其衍生的海上丝绸之路亦连东南亚、通南亚、到阿拉伯、至东非,覆盖欧亚非三洲之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商侣驿客,都在这条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往来的商贸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互通互连之路;它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同时也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说其年轻,缘于“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重返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金融组织。与此同时,中国还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组织,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提供中国智慧、奉献中国力量。“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中国顺历史潮流,应国际大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构建。

  “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产生时间不同。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终止于1951年,是现代国际关系基础上出现的“资助计划”。而“一带一路”既古老,又年轻。是中国2000多年古代“丝绸之路”的“智慧延续”。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产生背景不同。二战胜利后,欧洲各国一片萧条,经济体系面临崩溃。苏联共产主义在欧洲也有扩张势头。美国担心苏联扩张,以“经济资助”为突破,马歇尔计划由此产生。“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国依靠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造的打通亚、欧、非陆上与海上的经贸往来之路。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交流范围不同。马歇尔计划合作范围只限经济领域。而“一带一路”不仅包含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还囊括文化、人员、技术等领域的广泛深化合作。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目的初衷不同。二战后,美国不愿看到苏联共产主义势力扩张,提出马歇尔计划是想凭借雄厚实力帮助欧洲恢复经济,抵抗苏联势力进一步渗透,是服务于杜鲁门的遏制计划,带有争霸性质。“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了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提出的共赢设计。其目的是希望沿线国家和中国通过双边多边机制合作,搭乘“中国便车”,饱含开放合作性质。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经济效应不同。马歇尔计划主要输出消费品,对美国经济拉动效应更大。而“一带一路”主要输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拉动更多。由此来看,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不可同日而语。

  “一带一路”是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充满诚意。中国通过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向世界各国表明了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诚意。

  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尊重各国选择。中国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坚持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中国希望与对“一带一路”有浓厚兴趣的国家积极合作。对“一带一路”持观望态度的国家中国也热烈欢迎。

  “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中国注重照顾各方的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的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升级,中国将同各方把现有的和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贸易,深化基础设施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协助沿线增加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一带一路”上的共同发展。

  历史上,“丝绸之路”在互通有无中缔造了沿线各国的深厚友谊,在文明交流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现如今,“一带一路”又重新焕发往日生机活力,为现有机制注入内涵活力,为现有项目增添整合效应,为沿线各国开拓共同利益,为世界各国寻找共同梦想而凝聚共识。“一带一路”正以崭新方式向世界走来,世界也必将在合作中建立政治互信,促进优势互补,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