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政密集出台 总理屡提“硬要求”督战改革

作者:李金磊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4-17 18:56:31

经济新政密集出台 总理屡提“硬要求”督战改革

  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中新社发刘震 摄

  视频:李克强在吉林省考察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李金磊)全国两会结束已经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官方改革动作频频,经济新政密集出台。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连考察、调研、座谈,直指改革难点、回应民生关切,提出了降网费、提网速,年内完成“一照一号”改革等诸多“硬要求”,凸显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

  一月内连出多项新政

  在全国两会落幕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改革 “蹄疾而步稳”,经济新政密集公布。据中新网记者梳理,自3月15日至4月15日,一系列具体经济政策接连出台——

  3月17日,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明确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社会资本“进不来”、“不愿进”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改进口岸工作政策措施,促进扩大开放和外贸稳定发展。会议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一批涉及口岸通关及进出口环节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相关非行政许可审批。

  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出台住房贷款新政,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同日,财政部、国税总局下发通知,下调售房免征营业税门槛,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3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存款保险条例》,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将为金融市场织就安全网。

  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适当扩大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更好惠民生助发展;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在全国范围内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3项政策。

  4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38项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决定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沿海地区核准开工建设“华龙一号”示范机组,在调整能源结构中促进稳增长。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政府需要主动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长短结合,既有当下稳增长、防风险的考虑,也有长期调结构、增潜力的目的。

  赵锡军指出,上述一系列政策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的旨在降低市场主体进入门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的为了稳住住房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的有利于清障减负,为企业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进而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总理屡提“硬要求”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李克强先后共召开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赴工商总局、吉林省进行了考察调研,并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前一天召开了一次专家座谈会。

  期间,李克强针对多项重大问题,向相关负责人提出诸多“硬要求”,直指改革难点,回应民生关切。

  3月20日,李克强在国家工商总局考察时,提出“硬要求”——“‘三证合一、一照一号’的改革,年内务必实现!”;在4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要求相关部门“从大局出发”,加快推进“一照一号”改革。

  所谓“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将原本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本证件,合并成“一张执照、三个代码”。而总理要求的“一照一号”,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统一为一个“商事登记证号”,登记主体对外使用单一号码,这将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和行政成本。

  在4月14日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面对参会者提出的中国流量费太贵的问题,李克强当即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并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加快协调工作”,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

  4月9日至10日,李克强奔赴吉林省进行专题调研,督阵东北经济。在调研中,李克强要求,东北要重拾“闯关东“精神,并下达了“硬要求”——“今年年底,我们要回过头‘算总账’,东北三省必须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在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给参会的各部门负责人提出了一项“硬要求”:各部门今后出台文件、规定,如果是给企业“念紧箍咒”、“套枷锁”的,一定要上报国务院做评估。

  “这些‘硬要求’凸显了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也清晰地体现出领导人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赵锡军表示,改革重在落实,当前的改革多是自上而下,有了“硬要求”,也就有了压力,有助于加速改革的落地。

  赵锡军指出,总理强调的“硬要求”,均涉及当前改革的难点,也是民生关注的痛点。解决这些问题,将扫清体制机制的障碍,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