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是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所。这里曾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提出过发展中国家通过地区及国际多边机制内的合作来改善自身处境等重要主张。拉美经委会学者提出的不发达理论,是曾影响世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依附理论”的直接来源。
当地时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总部设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发表演讲。
在如今这个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艰难时刻,中国总理在这个演讲台上“发声”,无疑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和现实价值。
李克强带到拉美来的“国际产能合作”理念与实践,不仅着眼中国经济的突破、赢得新空间,也是着眼世界经济的突破、以结构性改革实现复苏。
拉美经委会的演讲台上,响起的不仅是中国对中拉关系判断的声音,也是中国对全球政治经济事务判断的声音——切入点则相当务实,国际产能合作。
“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复苏低迷,是从金融泡沫破裂开始的。要使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发展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家要继续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强调要再工业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装备制造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是拉动经济增长、应对下行压力的良方。”李克强鲜明地给出了对国际问题的判断,“产能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深化‘南北合作’的新途径,是工业化和再工业化的结合,也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必将有力推进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李克强也带来了中国的经验之谈:中国改革开放之始,也是不断引进国外的工业生产线,并且不断进行升级、改造,才有了今天在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建材等产能,才有了今天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所以中拉合作在产能方面恰逢其时,而且一举多得。因为中国有性价比高的装备制造能力和集成技术,拉美有基础设施扩建和产业升级需求,双方在合作中还可以和美欧先进技术相结合。
也就是说,国际产能合作不仅是在中拉之间,也对第三方开放,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有利于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
这样的合作有多大、多实、走得多远,所塑造的命运共同体就有多大、多实、能走多远。
当年的依附理论借鉴了结构主义的方法。如今面对新的国际格局,中国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同样是基于对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入研判,并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改革。
从这一点说,全面深入地阐述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演讲台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中国总理正是这样做的。
新京报特约记者 林之旭